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美元,美国金融战略赢家大手段

2007年12月03日 09:47:5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谭雅玲:现为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主持人:邹民生 乐嘉春

美元贬值:仅看表面现象,我们会落入圈套

主持人:连续两周,我们谈了石油、黄金等具有指标意义,又是研判世界经济走向绕不过去的话题。今天来谈美元问题。关于美元,大家说得也太多了。不过,我总 是觉得有点蹊跷,美元的贬值走势与美国经济之间,好像并不那么对应,美元贬值,是不是一种金融大鳄的策略?

谭雅玲:这个问题问得好!美元的表现确实与美国经济的实际状况不相吻合,很明显是金融大鳄实施的一种战略与战术手段!

今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元汇率又出现相当幅度的贬值,不仅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动荡,而且进一步导致全球经济处于深度困惑之中。如何看待当前金融价格,特别是美元汇率包括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需要我们透过汇率表象,做深入分析。

首先来看,美元基本面的三不变。

第一,经济没变:从美国经济实际看,美联储所针对的目标并不实际,并脱离经济本身和违背经济需求。因为,近日美国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修 正从3.9%上升到4.8%,表明即使在美国次贷急剧恶化的炒作中,美国经济不仅没有下降,反之进一步上升,让人怀疑当前美国经济的真实性以及美国经济到 底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他一些数据也显示,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增多是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加快的主要动力,这与市场唱衰经济形成反差突出。

第二,政策没变:从2005年以来,美元利率一直是金融市场关注与争论的焦点,尤其在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之后,美元利率反转性的降息对策进一步导致了金融 市场的混乱,导致市场确信美国经济已经难以继续增长,衰退担忧导致的价格或政策也跟随调整,这不利于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更是扩大了市场的恐慌性,同样 也是不利于美国经济金融稳定的。这表明,美国经济似乎难以达到利率政策调整的目的与需求。

当前,维持投资信心对美国经济稳定很重要。美联储降息是否适宜美国经济环境和气氛更为值得关注和思考。降息过程的利润空间缩小是否适宜现代金融环境和信心更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问题。美联储依然在加息周期之中,美元利率下行是暂时、阶段因素所为。

第三,市场没变: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依然占据主导,纽约外汇市场、石油市场以及黄金市场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具有举足轻重以及晴雨表的作用。美国股市更是近 期通过涨跌策略考验和引导市场。最近IMF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美元储备在2007年第一季增加4%,达到创纪录的2.24万亿美元,美元绝对份额依然占 据主导格局,难有根本性改变,并有增长趋势。

  美元战略战术:六招做大美国,削弱竞争对手

主持人:从你介绍的美国经济基本面情况看,作为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美国经济并没有削弱。那么,为什么美元却是如此疲弱走势?


谭雅玲: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有一种突出现象,就是唱衰美国经济。对美元的恐慌主要集中在心理压力上,对美元利率判断迷失,美元的贬值、市场的动荡与美国经济实际状况有明显出入。

美国试图通过对其本国和全球金融格局的主导性调整,在不久的将来,使其金融资产获得更大收益、金融地位得到全面巩固和提升,使美元霸权进一步得到强化。具体来看,以下六大策略特别值得关注。

一是美元“损人利己”的策略。美国通过美元分阶段和有步骤的贬值,缓解美国经济结构压力,强化全球对美元的依存度。例如,美国敏感的双赤字问题在美元贬值过程中逐渐化解。美元贬值的利益在自身,伤害在外部,“损人利己”是恰好自我利益的需求。

二是美元“声东击西”的战术。美国次级债表露之前,全球面临的是流动性过剩的忧虑,但事实上并非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缺少资金,而是因事态恐慌不敢放资金而 导致流动性不足。但发达国家流动性不足的“假象”却导致全球流动性的困惑和恐慌,形成价格迷失和投资迷失。“声东击西”进一步创造了美国需要的调节氛围和 投资调整环境。

三是美元“一箭双雕”的策划。美元贬值策略的施放在于针对欧元和人民币,美元贬值导致的结果是欧元上涨和人民币上涨。因此,美元贬值的外部策划具有很强的针对目标和对手。

四是“袖手旁观”的组合。随着日本、美元先后开始压我国人民币升值之后,9月份开始欧洲也开始进入我国人民币升值舆论之中。虽然当前欧盟强调我国人民币汇 率相对于美元升值、相对于欧元贬值,这只是事态表现的一个表象,而实质在于美元对欧元以及所有货币的快速贬值,实际上人民币和欧元都同样是美元贬值的最 大、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

五是美国“自我保护”的需求。美元贬值依然是运用货币策略和技巧达到自我保护的经济利益需求,而并非实体经济的根本性转折,值得观察和思考美国市场经济把握的经验和策略。其中,值得思考的是当前美国经济唱衰的基础和筹谋。

六是美国“深谋远虑”的战略。研究美国问题和判断美元价值不能简单以现价评估美元资产价值,而需要综合各个层面和各种问题把握对美元资产的处置。价格表面的简单处理必然将导致战略与策略的失误或利润损失。

我认为,在挑战欧元心理极限设定长远对应欧元的策略,欧元上涨并非乐观,而却充满“阴谋”,是一场“灾难”的开始。而美元则得到自我呵护、休整、调节的利 益,美元“借题发挥”的手笔再度强化了美元“魅力”,美元价格缩水,但美元价值依存,面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全面上涨,美元报价的美元需求依然难以脱离美元持 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是任何一个货币体和经济体不能做到的,而美元和美国可以做到。从国际金融竞争角度看,美元战略、策略应用的针对性更是欧元最大的风 险。

不能不防的警讯:三大动向与三种可能

主持人:从你的表述看,美国的经济政策,特别是美国的金融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会有怎样的表现?有哪些变化呢?

谭雅玲:国际金融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取决于当前已经变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即国际金融新动向的表现为价格、金融、经济已经转为制度、资源和投资的变化。这三个基本因素不仅是当前并且更是未来对国际资本格局和趋势具有重要影响的焦点。

新动向一:价格风险已经逐渐转变为制度风险——由美国房地产市场连接次级债的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就是将金融市场风险转化为金融监管制度风险,是从价格表 现的风险转变为金融信用风险,市场恐慌导致金融机构的信用失控。其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国货币政策调整,而是对于信心心理的伤害。伴随外汇储备资产随短期 价格下跌的恐慌,导致汇率机制的改变加快,资产价值的担忧变为汇率制度的变化。因此,价格变量引起的制度性改变将会引起可能更大信用危机。

新动向二:金融产品风险转为资源价格风险——由于美元利率、美元汇率以及美国股市引起的美元资产价值发生了恐慌和悲观,美元主导的价值以及美国引导的国际 金融信用发生了问题。而金融风险与资源风险连接的避险交替,使得市场和政策面陷于更为复杂和更为敏感阶段。此时,金融信用风险避险心理自然转为资源价格的 大幅度上涨,特别是黄金价格保值与避险功能推高价格走向739美元的28年新高。资源战略应对将扩大甚至导致金融风险转移资源价格风险最终演变为危机。

新动向三:经济全球化转为投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导致的资本流动速度与效益使得投资板块的关联度更加密切,价格连接收益、收益连接区域、区域连接政策使 得流动性过剩形成投资全球化的新格局。价格博弈与收益风险竞争形成投资全球化的溢价效应,投资全球化的特点集中于价格高涨与价格收益攀比的溢价蔓延和扩 大,对冲基金规模与影响是主要的平台。

未来国际金融新动向将因美元汇率、美元利率,特别是美国金融战略的深入乃至策划而发生三种可能趋势。

可能一:伊朗战争爆发转移美国经济压力,全面收复美元利益和份额。面对当前美国次级债的困局,美国或许可以抵挡过关,或许将难以避免经济衰退的风险。因 此,美国处于自身经济以及货币霸权的需要,最终将会以伊朗战争作为协调自我和控制外部的手段加以运用。而伊朗对美国的挑衅已经通过石油欧元报价、欧元储备 增加、美元储备减少以及建议OPEC石油欧元报价而不断刺激和伤及美国霸权心理,美国将有可能会打击伊朗。

未来美国股市和美元汇率将收益全球流动性的美元利益,美国经济压力通过外部消化,并引起全球金融资产组合的混乱和恐慌。未来美国以“强”控制和主宰全球经 济金融的局面凸显当前的美国风险压力。当前不稳定忧虑是美国战略和技术休整的一种预备,但美国经济前景对世界经济趋势和格局的影响依然突出,主导与实力影 响难以替代。

这不仅必然影响国际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调整,并将导致石油价格的变数,导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美元将以伊朗作为示范展现美元霸权的不可挑战,重新树立美元绝对霸权的地位和影响。

可能二:石油暴涨会冲击世界经济和加剧通货膨胀,美元霸权因连接石油金融而强大。由于战争、投机等因素会刺激和拉动石油价格暴涨,并会恶化经济基础环境的通货膨胀压力,利率协调与通货膨胀都可能会面临恐慌性调整,投机将推波助澜地提高石油市场收益。

国际石油价格表面上不只是在与美元价格之间紧密关联,实际上是美元综合战略的一个调控手段。相对而言,美国的主动性较为充裕,石油报价体系的美元优势、石 油报价机制的美国定价优势、石油资源垄断的国际政治利益以及国际关系竞争,将会继续体现美国石油战略和策略对石油价格的主导。

我们应该看到,尽管石油本身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已经有限,但石油价格的高企将会渗入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地缘政治和投资产品组合等因素,将会进一步凸显其潜在 的市场风险。尽管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面临较大的上涨可能,但国际石油价格的均衡点将会继续在70美元左右相对高点维持。

另外,全球资金的富余甚至有泛滥的可能,全球股市的节节上升已经表明,越来越多的资金正通过股市向实体经济配置,这也将必然会刺激全球通胀加速上涨的可 能,未来全球性通胀存在突然加快的可能,并意味着这轮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到了终结的时候,金融危机也将难以避免。此时,美国将通过石油美元收益和展现石油金 融的美元魅力和势力。

可能三:美元货币政策引起混乱对持有美元资产的恐慌,美元霸权以弱显强获取收益的金融战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战略和策略的前瞻优势和逐渐成 熟较为突出,不仅实现着美国货币政策的主旨——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周期的扩大,而且有所强化美国金融战略策略的效率和影响,强势美元货币政策的灵活有 效。美国经济全球化利益主旨其在货币政策目标上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强实力为首选,其使用的手段或政策就是充分发挥美元主导的金融市场优势,设计有利于美国 经济和美元利益的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贸易政策组合。

未来美国以“强”控制和主宰全球经济金融的局面凸显当前的美国风险压力,不稳定忧虑是战略和技术休整的一种预备,但美国经济前景对世界经济趋势和格局的影响依然突出,主导与实力影响将难以替代。

美元贬值:美式游戏让全世界“买单”


2007年12月03日 09:49:42  来源:上海证券报

石油、黄金,这些具有指标意义的生产资料与投资品,今年都涨势惊人!何以如此?与幕后的推手有关,这就是美元。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股价、房价也一鼓足气地往上窜,似乎牛气十足,好不热闹。与谁有关?也与美元有关。

而美元是副什么模样呢?美元今年“熊”得厉害,不仅让全世界为之困惑,而且明显
与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不符。尽管今年年中美国爆出了所谓的“次贷危机”,并且因此搞得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各地区间的经济矛盾也由此变得十分复杂,但美国自己却是渔翁得利,多项经济指标还是比较正面的。

怎么来看美元“熊像”呢?一方面,美元对主要货币持续大幅走软;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变坏迹象,反而仍被世界经济论坛的《2007- 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评为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如此悖论,作何解释?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美国在玩一场主导全球经济、金融市场格局大调整的游 戏,一场转嫁其国内调整成本,让全世界为它“买单”的美式游戏。

所言一针见血,不无道理。

问题是,在这场与国际经济金融大鳄的博弈中,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有什么尴尬?我们需要拿出什么办法,来应付这种无法回避的局面?这是很关键的。显然, 在改革开放29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尽管取得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业绩,综合国力有显著增强,老百姓的生活也有明显改善,但是作为全世界的“打工者”,我 们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

也就是说,在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我们也是美式游戏的“买单”者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许这是发展的成本,必须支付的“学费”。但要付多少,尤其是接下来怎么付,付了以后又能得到什么?这就要好好想一想了。

在这个大变局时代,对美元尤其是美元战略,多一份思考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亚夫)


美媒体:美元贬值反映出美国经济结构问题

2007年12月03日 08:22: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日前刊登题为《美元下跌谁获益?》的文章指出,美元贬值反映出美国经济结构问题。

文章作者阿拉丁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研究部主任斯科特·麦克唐纳指出,2001年以来,美元兑其他主要国际货币汇率下跌了30%以上。美元很可能继续贬值,这给美国带来了难题。美国要么通过减少借债消
费和增加储蓄来整顿经济,要么忍受购买力和影响力下降带来的后果。

文章说,美元疲软反映了美国大炮和黄油都要的经济模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美国保持着一支开支巨大的先进军事力量,其活动范围已延伸到全球许多地方。同时,政府政策集中于维持消费开支,目前美消费开支占到其GDP的70%以上。

然而,从历史上看,平衡这两个目标是困难的。考虑到伊拉克战争以及在阿富汗和非洲的其他军事任务每天要花费30亿到50亿美元,军事部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美经济中的消费部分也出现了问题,包括家庭债台高筑和住房市场暴跌。如今,信贷危机波及到的领域不仅包括保险业和抵押贷款相关部门,也扩大到了银行和经纪公司。

美国的经济问题可能将加速美元贬值。如今,美国及其贸易伙伴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避免美元更剧烈的贬值。

2007年12月1日星期六

郎咸平:2008年来临前大陆面临的八大危机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时间:2007年11月16日下午
  地点:上海衡山路小红楼
  现场:中国日报五强联盟2007总裁年会
  整理:郎咸平财经工作室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在中国传媒史上报业史上,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东部城市广告联盟,宣布正式成立。这是在 过去中国日报五家联盟基础上成立的。这七个报纸从北向南数:《沈阳日报》、《大连日报》、《青岛日报》、《无锡日报》、《宁波日报》、《厦门日报》、《珠 海特区报》。这七家报纸是中国传媒市场非常有影响的大报,在当地也是最主流的报纸。七个报纸联盟以后,过去在广告经营上面得到了上海众多的广告者和广告公 司的支持和关注。这次在上海有了一个推广活动,邀请广告公司几个老总,这几位老总想着用什么办法来回报、感谢上海地区的客户和广告代理公司的朋友们,他们 想到最后的办法就是邀请国际顶尖级的经济专家——郎教授,来此和大家进行交流。我想起了青岛海尔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培训是最好的福利。我想我们七报领导 请我们郎教授来跟大家做交流,也是对大家最好的一种感谢和回报。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中国东部城市党报联盟的成立,感谢郎教授的到来。下面有请03年就是 世界级经济学家的郎教授做一场精彩的演讲。

  郎咸平:今天做这个演讲和以往不一样,今天特意准备了一份提纲,打破了传统。原因是,我很怕媒体报道这么重大问题的时候给我写错,所以把正确的提纲发 给每个人,给你们一个提纲而提出我的看法。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我按照我们议程的要求谈一谈大家最关切的话题,也就是2007年我们的经济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此我提出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在我谈这个话题之前我认为这个话题对我们传媒业是非常重要的。我可以这么讲,传媒在做报道的时候有没有把握住一个中心思 想,我们对国家政策的推行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与其做一个纯粹的报道,不如集思广益尽采各家说法,这就是一个客观媒体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配合我这个讲 话,我今天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我想对我们中国经济的现状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结论。今天对于大家所关切的宏观调控做个课题,我对于今天政府所推行的各项政策 我有一个总结性的发言。我想利用一个中医的知识来解答,那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经济就像得了肺炎一样,按中医的理论,治疗肺炎要用大凉,如果我们真用大凉很 可能把这个病人治死掉,因为他体质是虚弱的,最好的方法先温补、固本,体质提上去之后最后才能用大凉来治疗肺炎。我们今天所有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金融政策 本身,为什么解决不了泡沫的问题,通货膨胀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我前面讲的他在用大凉治疗肺炎。而我提出的方案是先固本,为了我阐释我的想法,我要根据八 大危机一一来讨论。

  第一大危机是宏观调控的目标我认为是错误的,我们目前看到的股市楼市泡沫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政府讲的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吗?我认为是错的!

  今天的中国整体情况非常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流动性过剩,我认为最有冲击力的原因是由于近几年来整个国家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因此我们企业家把应 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来形成虚拟资金打入股市打入楼市。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第一笔资金——虚拟资金。第二笔资金就是在目前大面积腐败之下的腐败款大量 进入楼市和股市,第三笔资金就是各位熟知的国际热钱,第四个资金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储蓄款。目前所有宏观调控的政策所针对的资金基本上是第三项和第四项。我 举个例子,外国人不得买房的规定是针对第三项资金,第二套房贷的问题是针对第四项资金,我不能说针对第三第四项是无效的,但是你的目标是错的。我们所有的 政策有没有针对第一项,那就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挤压出虚拟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和楼市呢?我们有没有针对腐败款进入楼市股市的现象进行调控呢?目前 并没有对这两大资金进行调控,所以我们宏观调控的力道是不足,因为你所针对的资金方向是错误的。这就是我所提出的第一个危机。

  第二大危机就是我们如何做调控?这个调控给我们目前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金融风险,也就是大幅提高了金融风险。

  我想用日本90年代的泡沫现象和中国现在的泡沫现象做个比较。各位都应该知道“广场协议”这回事。英、德、法、美、日曾经签订过“广场协议”,“广场 协议”要求日币升值。当时日本政府签下了协议之后那就很清楚的落入了美国圈套。道理很简单,当日本政府签下字,说明日币即将升值。那么全世界国际炒家就会 去买日币,因为他赌日币升值。大家千万别把汇率当作经济现象,汇率不是教科书上所定义的货币之间的价格,没那么简单,汇率是各国政府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 当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由于日币低估造成大幅贸易顺差,那么下一步必然是日元升值。日本政府签字的当日就昭告全世界的国际炒家日币要升值了,所以必然 结果是国际热钱大量进入日本。结果日币升值了!各位以为货币像一般的商品一样吗?价格提高之后可以平衡供需吗?错,那是一般的货品的价格,可是汇率不是, 当汇率价格一上升,国际炒家一看,哇!真的升值了,再买,更多的钱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币升值,更多热钱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币升值,几年下来日币升值了一 倍,几乎摧毁日本的经济。但是各位请注意有个现象是我们所忽略的,那就是在日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美国财政部通过各种管道压迫日本降低利率以及放宽信贷, 由于降低利率放宽信贷的结果,造成流动性泛滥,日本各大商社很高兴向银行借钱,因为借钱容易,利息低了,可以迅速做大做强,所以造成日本经济的表面繁荣。 这个表面繁荣现象反映在股市就是股市泡沫,反映在楼市就是楼市泡沫,反映在购买日常用品就是通货膨胀。所以日币的升值、股市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本身的原因 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那么最近看过很多媒体的报道,把这个问题说的比较正确的,因此认为我们中国政府针对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升值、 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应该和日本当时的政策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在这里清楚的告诉各位,他们都错了。因为日本的问题是流动性 过剩,但是今天中国的问题不是。中国是什么问题呢?按照我前面所讲的,造成泡沫的原因基本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造成的,因而挤压出大量的虚拟资金 大量进入股市楼市形成泡沫。由于原因不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不同,但是很不幸的,我们的政策是提高利率紧缩信用,造成什么结果呢?它是进一步打击了 已经恶化的投资营商环境。利率已经提高了6%以上了,最近几天还在提高利率。那么各位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的企业家想一想,你认为他在这种场合之下还愿意投资 吗?中国哪几个制造业能创造出这么高的利润,银行利率的提升逼得我们制造业放弃投资,不做了,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拿出来形成虚拟资金炒股炒楼去了,所 以为什么宏观调控下股价越涨楼价越涨的原因就是因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是错的。因为和当时日本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不是因为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泡沫现象,而 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当然我也不否认今天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但是中国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楼市泡沫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驱动因素,是因为我国 的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所导致的。那么没有认清楚经济问题、经济弊端,贸然提高利率、紧缩货币,各位知道什么结果吗?随着利率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的金融 风险迅速积累,一旦到了不可承受的那天,中国就产生了重大危机。那么回顾一下当时的日本是怎么回事,当时日本的各大商社由于低利率大幅借款,而日本企业由 于高负债经营迅速积累的大量的金融风险到了一个不可承受的阶段产生了泡沫而崩溃,所以日本经济的危机来自金融风险,也就是负债积累所产生的金融风险。今天 中国的经济危机呢?一部分来自于不当的政策使得利率不断调升货币不断紧缩,产生了金融风险而给我国的经济带来重大的危机。而这也是为什么在07年年底我以 一个所谓的中立学者的身份我要做出以下的结论,那就是我完全支持中共中央宏观调控的思想,因为我认为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我反对我们执行层面所推行的金 融政策,因为他的目标是错的。

  第三大危机就是从90年代中期之后我们各地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造成一个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现象。

  请问各位最近看过媒体的报道,媒体报道说我们今天中国经济是过热的,可是我请各位来宾你们再去问问你们的企业家,他们的日子好过吗?他们的日子是一天 比一天难过。不论他是谁,不论他从事什么行业,不论他在哪,他今年的日子肯定比去年难过,明年也肯定比今年难过,这是一定的。既然日子那么难过,那么经济 怎么可能过热呢?但是我们的指标指示经济过热,怎么回事呢?那就是我的理论,中国经济是个二元经济现象,中国经济是同时过热同时过冷,那些部门过热呢?那 就是我们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之下,他投资建设的有关部门是过热的,比如钢铁、水泥、房地产是过热的。什么部门是过冷的呢?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是过冷 的。这种二元经济现象可以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现象,甚至可能只有在中国才可能出现,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十几年来我们的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 大力推动地方建设的结果。那么这十几年来我们老百姓的医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退不起休怎么办呢?在十七大之前是不太被关注的吧。哪一个地方 政府不是开膛破肚修桥铺路的,美其名曰搞地方建设,实际上是为了升官发财的。对干部的考核都是以GDP为考核的标准,但是更严重的,在这种考核标准之下, 地方干部推动建设的结果是使得我们经济产生这种特殊的二元经济现象,就是和建设有关的部门基本上是过热的、和建设无关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是过冷的。那么这种 二元经济现象和我们股票市场的二八经济现象非常类似。股票市场为什么有二八现象啊?什么是大盘股呢?你发现大盘股和我们过热部门是相关的,比如说过去的房 地产、钢铁、水泥还有其他的融资银行都是过热的,所以股票市场的二八现象和我们的二元经济基本上是相互对应的。那么在这种特殊的二元经济之下,一定会产生 两个必然的结果:

  第一个结果就是宏观调控进一步失效,第二个结果一定产生通货膨胀。那么我一一来说明。

  为什么宏观调控会失效,过热的部门为什么过热,他不是经济性的原因,而是政治性的原因,它是推动GDP为纲的心态导致过热部门过热。那么宏观调控是什 么目的?是用经济手段来控制过热,但是过热是政治原因,你用经济手段来调控就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举个例子,当中央银行提高利率为0.25%个百分点,地 方政府会因为提高利率而不搞建设吗?那照搞,不会停的,照样开膛破肚修桥铺路不会停的,为什么?为了提高GDP!提高利率的结果是他照样向银行借钱不会停 的,那么过冷部门就遭殃了,过冷部门基本上是民营企业的,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地下金融,俗称黑市,黑市金融的利率是非常有效率、非常敏感,按照 我个人研究结果显示,他的调幅是官方利率的4倍,也就是央行提高0.25%之后,黑市利率提高4倍,提高4倍的结果是进一步打击了已经萧条的民营企业部 门。按照我前面的理论来看,你打击了他们投资兴趣,他们做什么呢?在这种逐渐恶化的投资营商环境之下他就不想投资了,而会挤压出更多的虚拟资金进入过热部 门炒股炒楼。过冷部门由于资金流出,结果更冷,过热部门由于接受了他的资金变得更热。所以越宏观调控中国的二元经济现象越突出,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越宏观 调控我们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更热,这就是过热的原因。是一部分部门过热而不是全体过热,你继续按照这个目标进行宏观调控的话,二元经济会更严重。

  第二是一定会产生通货膨胀。那么2006年年底农产品丰收,按照经济理论,当然这些理论在中国是不能用的,都是反的!按照经济理论农产品丰收粮油价格 应该下跌对吧,可到了一月,粮油价上升,那就是二元经济造成的。怎么造成的呢?各位再回忆一下我刚才讲的资金大量从过冷部门转到过热部门,所有过冷部门缺 资金,缺资金怎么办呢?政府印钞票,印钞票的结果造成全面通货膨胀。那么这个时候流动性过剩问题就出来了,使得一月的粮油价格上涨,上涨的幅度高达 20%,到了五月份猪肉价格上涨26%,蛋上涨37%,一直到我们今天的十一月份,这个涨幅从我们的20%涨到60%,那么最近还是涨幅很高。也就是说你 们吃饭的时候呢,咬一口肉吃一口饭要多付50%的钱,他不像洗衣机,电视机那样,看旧的就可以了。吃饭每天要吃3次,这个涨幅是不得了的。按照目前的统 计,你们买菜钱呢现在应该是上涨50%了吧。那么这么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是民生必须品是怎么来的,基本上是我讲的二元经济与虚拟资金的原因。以猪肉为例, 我们谈一谈猪肉价格为什么上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猪瘟,在07年的今天竟然会产生猪瘟的现象,可见地方政府是如何的失职,这个控制猪瘟不能靠农民的。 这一定是政府行为,现在的地方政府都在抓建设,这种疾病的控制他已经不太在乎了,而这也是为什么在07年会产生猪瘟的原因。第二是养猪的饲料价格上涨。猪 瘟以及养猪饲料价格上涨使得养猪的民营企业家的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按我的理论,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之下养猪的民营企业家会做什么,他就把应该投资不 投资的钱挤压出来形成虚拟资金打入股市和楼市,所以我们仔细研究猪肉价格上升的原因就是把大猪宰了之后“后继无猪”了,大家不养小猪了。那么不养小猪,就 像各位一样炒楼炒股去啦。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讲的二元经济和虚拟资金充分解释了最近通货膨胀的原因,这个二元经济的本质是来自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所 造成的恶果。这是我所谓的第三个经济危机。

  第四大危机也是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造成了整个经济结构的失衡。

  大家想一下,我们各级地方政府建高速路、高架、铁路都是固定投资多。他的固定投资成本是多少,我想拿我们国家和日本经济崩溃之前做个比较,我们固定投 资的比重占45%,而当时日本是30%,消费我们是占了35%,而日本占了58%。这么大量的投资,国内消费是不足的。那么国内消费不了,我们每年以 10%的经济增长,造出那么多的经济、货品卖给谁呢?卖给老外嘛!而这造成大量贸易顺差。那么当时日本贸易顺差所占GDP的比重为4.5%,而中国是 9%,而且各地政府对于出口本身的思维是错的,叫出口创汇。出口创汇在我看来是个罪恶的代名词,出口创汇就是拿我们有限的资源图利外国人。举个例子,中国 那么一个缺少资源的国家敢把煤炭卖给日本人,而日本人拿去填海了。竟然把我们的树木砍下来做成毫无附加价值的筷子卖给日本,日本为什么不砍自己的树呢?他 自己不会做那个傻事的,他不会干破坏资源的事,给谁干呢?给中国人干!你用煤炭、筷子等毫无附加价值的东西流血赚取必定贬值的外汇,美其名是出口创汇,实 际上就是罪恶的代名词。地方政府在以GDP为纲的理念基础上出口创汇的理念使得我国经济严重失衡,造成大幅贸易顺差。我们有高达1.4万亿的贸易顺差,如 果说你以1.4万亿为傲,这1.4万亿都是一系列错误政策的必然结果。什么结果呢?给了欧美一个极好的机会压迫人民币升值。我今天实在想不出我国政府有什 么理由不让人民币继续升值。人民币必然升值就是我所谓的第四个经济危机。

  第五大危机我就把前面四项的危机做个整合,一个是利率的上升,一个是错误的宏观调控造成利率的上升,地方政府错误的GDP为纲的政策及出口创汇政策造成汇率的上升。

  两大金融参数的上升使得我国企业已经难以维持生计的投资营商环境继续恶化而逐渐流血而死。你看我国哪个出口型的制造业日子好过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 过。所以他更不会投资了,所以他一定会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把应该投资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虚拟资金进入楼市股市,那么你们可能会问我了,到底虚拟资金有多 少?告诉各位一个数字,那就是我们企业家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和欧美相比,80%投入股市楼市,造成泡沫。所以汇率一上升泡沫现象更严重,而表面上看起来 和日本当时一样,哪里知道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企业家不投资了,去炒股炒楼了。我想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你应该投资而不投资,这个投资的空间给谁了呢? 这个空下来的空间必然的为外资企业所用。利率汇率的上升造成了营商环境的困难,其必然结果给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诸位看一下我们的民营企业 家,这种卖公司、卖工厂的现象比比皆是,是由于营商环境投资困难。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五个危机。

  第六大个危机我想请各位抬头仰望着蓝天,你们发现在07年的中国天空上翱翔着两只秃鹰,秃鹰是干什么的呢?秃鹰是吃尸体的。我前面就说过了,中国的制 造业,因为前面所说的所有的理论而逐渐流血而死,头上的秃鹰就飞下来啃食我们的尸体。头上两只秃鹰是什么呢?一个是产业资本,第二个是金融资本。

  各位都知道青岛啤酒是我国的著名品牌,你们还认为青岛啤酒还是中国企业吗?告诉你一个数字,青岛国资局控股30%,但是你们知不知道第二大股东是谁? 来自美国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控股27%,只要他再多买4%的H股,我们中国的青岛啤酒就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外资企业。各位还记得徐工的故事吗?美国的凯利基 金要收购徐工,当时包括我在内很多的学者专家在媒体上对这件事情大家大法,由于大家的努力,成功制止了资产流失的现象。当时的地方政府以什么理由卖给外国 人呢?是以负的净资产卖给外国人。负的净资产就可以卖了吗?你有没有那么一点点经济常识啊。一个公司的价值不取决于净资产,而是取决于有没有持续经营的能 力。对于徐工的价值取决于未来持续盈收的能力,还好没卖,假如以100块钱卖掉,按照我所理解的凯利基金或者类似的基金,一定会把徐工分拆上市或者卖掉, 赚到一万块钱。所以从100块价格到一万块他可以赚100倍以上。那么各位了不了解,收购青岛啤酒的安海斯-布希公司就是产业资本,收购徐工的就是金融资 本,这两个资本的危害性我们还没有看出来,还在乐观的招商引资,你知不知道招商引资使得这两只秃鹰来席卷中国奄奄一息的制造业。那么你们可能要问我了,郎 教授这样是不是太悲观了,中国制造业我们自己都做不下去了,给外国人能赚钱吗?如果你们有类似的想法呢,你们就太不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了!为什么我说的话那 么像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而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讲的话更像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其实错了,我是真正吃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所以我对他的理解 是非常透彻的,我所以讲的这么社会主义是因为我理解了。各位想一想我们中国的企业经营不下去,负的利润,你以为外国人经营不下去吗?小看人家了。当他透过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收购我们这些所谓不赚钱的制造业之后,他会把你融入到国际产业链的分工里面去。这是我最近做的一系列的研究,什么叫做国际产业链的分 工,那就是在国际产业链中真正做制造的是一块钱,而做这种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叫做软三元。国际产业链的分工是怎么回事呢?本质 就是靠软三元赚取利润,硬一元再亏损了不起亏一块钱,也不可能亏一块钱,软三元可以赚多少钱回来啊!以玩具业为例,一个巴比娃娃我们的出厂价一块美金,在 美国的沃尔玛零售价格是9.99元美金,那一块美金,原料占了0.65%,生产价0.35%,你晓不晓得我们能赚多少钱,一美分了不起了吧。我们是剥削我 们的劳动者,浪费我们的资源。用这么贱的一块钱的价格卖到美国去,他最后以9.9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他们席卷了所有的利润。我们的商务部长薄熙来针对这个 现象提出他的看法,他的看法一部分对的,那就是我们中国的制造环节是不赚钱的,而我们透过我们的牺牲,让美国人欧洲人享受我们的产品,这是对的。可是各位 再想一想你需要呼吁吗?难道美国不知道吗?你把他看的太傻了吧。你都知道他会不知道吗?怎么可能呢?难道他们不知道他们进货价格是一美金吗?难道他们不知 道我们的劳动者几乎拿不到利润吗?难道他不知道是9.9吗?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压迫我们,提高利率提高汇率,让我们仅有的一分钱都不让我们赚呢。这就是我所 谓的金融战争。其目的就是让你倒闭,你倒闭之后,我们头上两只秃鹰贱价把你收购,融入国际产业链里面去,你这里亏钱无所谓,软三元可以赚回来。硬一元里 面,根据我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原料成本、制造成本可以省下来的钱是25%。我们再压低我们的工资、压低原料成本价格只是把整条产业链的一块钱里面的 25%省下一点点而已,真正的大头都被软三元拿去了。那么这种格局是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没认识的。我们还在继续的招商引资,最后的结果呢就是把我们的制造业 拱手让给外国人。
  我请各位注意一下,我讲的现象已经发生了,你们认为我们中国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嘛,这样以为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劳动力的优势最多使你硬一元里面,最 多节省25%的钱,仅此而已。可是整个国际产业的分工呢,它从软三元赚取利润。所以最近上海来了两家外资企业,一家是西班牙的ZARA,一家是瑞典的企业 H&M。ZARA80%的生产在欧洲,他为什么不来中国生产呢?我们不是有廉价劳动力吗?人家来都不来。那个不重要!重要的国际产业的分工整合最重要,所 以ZARA在欧洲进行80%的生产。他的衣服做出来不但款式新颖、时尚、潮流、质地好,还有就是比你国产的还便宜。H&M更便宜,比ZARA便宜30%, 他的大衣质地好不讲了,时尚不讲了,还是国际名影视红星麦当娜所设计。多少钱一件,大家知道吗?500-800一件。你说我们哪能造的出来!人家为什么用 这么低的价格进入中国呢?那就是国际产业化的分工,人家开始向软三元要利润。他通过软三元节省大量成本而放弃硬一元,因此才能以最高的利润和最低的成本进 入中国。这是2007年开始发生的现象,我们要密切地注意。如果我们还对廉价劳动力有任何幻想的话你太可怜了。举个例子,我们有两家著名的企业就开始幻 想,一家是TCL的李东生,第二是台湾的明基叫BENQ,这两家要搞国际化。怎么搞呢?他们想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配合上国外的品牌和技术,想走出去,想国 际化。按照郎教授的理论你不会成功的。为什么?你除非走入软三元!靠硬一元你是走不出去的,因为廉价劳动力最多只能省下25%的钱。所以各位都知道TCL 合作以及收购了阿尔卡特以及法国汤姆逊,明基收购西门子的移动业务,一两年之后彻底轰然跨台。为什么?你走不出去!为什么走不出去?因为你企业的战略都是 错的,错在哪里呢,劳动成本已经不重要了!最终要搞国际产业的整合,放弃硬一元,向软三元要利润,这才是国际化。我们有多少企业知道这个呢?我们天天喊的 国际化招商引资竟而把我们整个产业链拱手让给外国人,竟而容许他们洗劫我们。我为什么说是洗劫我们?我想请出一位农夫给各位做个说明。你问一问农民:你如 何灌溉?农民会告诉你灌溉之前,打开水闸之前先要挖沟渠,把水通过沟渠引到需要水的地方才叫灌溉。如果你傻不拉机的问农民,如果我忘了挖沟渠呢?农民肯定 会骂你:你傻呀,你不挖沟渠的话你打开水闸,洪水漫流大地不都把良田都淹没了吗?农民都知道的事,我们好多人都不知道的。各位了不了解什么叫国际化?中国 目前所推行的国际化就是打开水闸之前忘了挖沟渠,中国是一个没有沟渠的国际化。什么叫沟渠?法制化的游戏规则叫沟渠。那么各位,我们国际化之前有过法制化 的游戏规则吗?我们哪一个行业有这种法制化的游戏规则?我们哪个行业不是百分百的开门让外资进来!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外资携其软三元的优势,在一个没有法制 化的游戏规则的中国,就像洪水一样漫流大地把中国的良田美地完全侵略了,这就是国际化的结果。这个现象很重要,据美国麦肯锡公司去年的预测,五年之后,外 资零售业将占领80%的中国市场,各位来宾这么一听是不是很高兴呀,不错呀,沃尔马、家乐福很好呀,进入中国呢,灯火通明、物品种类齐全、服务态度良好、 价格物品低廉,像家乐福,时不时的贴出广告:半径5公里之内,如果同样的货品你买到更便宜的,愿意用数倍的差价弥补你的损失。你们不知道这个事吗!一听, 好好的外资哟,他席卷中国有什么不好呀!中国对他们来讲是一个天堂,因为从来就没有法制化的游戏规则。当他们一旦席卷80%的零售市场之后,你们相不相信 我下面的预测,那就是外资零售业将联合垄断,是上抬销货价格剥削消费者,下压进货价格剥削生产者,把中间利润迅速扩大,合法的汇出中国,你相不相信?这就 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我们的国际化是一个没有法制化的游戏规则的国际化,所以一定是洪水淹没了我们的良田。而且我们的制造业还在向硬一元要利润的阶段,人家 已经放弃硬一元开始向软三元要利润了,所以他凭借着高利润低成本的优势杀入中国,你将无可抵御,因为你在国际化之前忘了挖沟渠,没办法。。。。。。!这是 我讲的第六个危机。

  第七个危机继制造业之后我国的金融业将为外资所席卷。

  金融的改革包括汇率的改革以及银行的改革。这里我想先和各位谈谈银行的改革,我们像建行等那么多银行上市,大家知道不知道帮他们做顾问都是哪些公司 吗?摩根、美林、高盛。这些公司也是美国中央银行的股东,你们知道吗?我们要搞银行改革竟然要请美国中央银行的股东来当我们的顾问,你说你是傻呢还是怎么 回事呢!他给你做顾问的目的是图利于你呢还是图利于美国中央银行呢?我给各位一个数据,世界银行在2000年出了一个研究报告,讲的是银行改革。各位相不 相信我国从事银行改革的所有相关人员没有一个人念过这篇报告,我们的银行改革全是想象出来的,他们的这个报告是靠数字说话的。他们收集了过去全世界250 多次银行危机,他想了解各国银行如何进行改革,研究结果是这样显示的:250多次银行危机里面有92次找不到资料,141次各国政府包括美国在内都束手无 策,3次加强监管,14次放松监管。也就是说90%的案例里面各国政府束手无策,因此这篇文章的结论很有意思,它说:全世界的织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世界 银行以及各大银行还有学术界的泰斗,没有一人知道如何改革银行。既然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改革银行,你中国怎么敢改呢?而且你的顾问都是美国中央银行 的股东帮你做的顾问,因此给你的建议呢就是改制、上市。改制、上市很有意思,你们都有从全国各地来的,从东北一直到珠海,你到任何一个乡下去的话你都能看 到一个建行,它的网点分布之广是你不可想象的。我也是建行的客户,虽然建设银行的服务很糟糕,态度也不好,为什么我还用建设银行呢?分行特多,这是他唯一 的原因。就算我们政府完全开放银行,让花旗银行进来,他没有能力开那么多的分行的,你要知道要开像建设银行一样多的分行,要租下多少楼盘。你要投入多少钱 去做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投入多少钱多少时间去做人员的培训,你知道不知道这么一趟下没有几万亿美金做不到的。所以他们会怎么做?所以这些聪明的顾问们就不 会这么做,他一定会要求你建设银行上市,只要你建设银行上市,美国的银行买了你20%的股份,你所有分行赚的钱他就拿走20%。同时,银行经营在中国是垄 断经营,垄断经营都要牌照费的,建行为什么不交牌照费呢?因为他是国有银行不需要交牌照费。你上市之后卖给花旗银行,你为什么不收牌照费呢?他忘了,他根 本不知道要收牌照费!所以外资银行包括美国银行等等,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以不交牌照费的方式大量购买建设银行的股票,你只要买到20%所有分行的利润你 都要分20%。看一下最新结果。这次因为美国次级债缘故损失了不少金钱,他们的首席执行官本周很骄傲的说了一句话:我们在次级债的损失远远的小于我们在建 设银行的投资。他们在建行赚了多少钱呢?赚了1300亿!!那么我们的水平呢?我们的外汇管理在娄继伟的管理之下投资美国的黑石,惨败而归,这就是水 平!!人家为什么知道这么做呢,因为金融战已经开始了。我们金融战的水平和一百五十年前大刀对洋枪的水平差不多。你看看美国银行和建行的故事,再看看外汇 投资基金和黑石公司的故事,一比较下来你就豁然开朗。为什么美国要逼迫我们银行上市,因上市才是美国最快收购我国银行的捷径。我们竟然听话照办!另外的改 革叫做汇率的浮动化。我一直反对这种改革,原因在哪里呢?因为我们中国没有人才!!我们中国可能有很多方面的人才,但是在外汇操作方面,我可以这么讲包括 郎教授本人在内我们全国13亿人口没有一个专家。没有专家你怎么敢开放人民币浮动?各位了不了解1997年,为何索罗斯阻击亚洲?造成亚洲金融危机。那就 是因为亚洲资产泡沫化。亚洲当时除了四小龙之外还有四小虎,对于欧美各国严重威胁,所以索罗斯开始阻击泰铢。因为泰铢刚刚改成浮动汇率,阻击下来,亚洲各 国尤其四小虎再也没有喘息的机会了。他们也没放过香港,同时也阻击香港。香港当时也是资产高估,股市很好,18000点,楼市价格迅速上升,整个资产升值 情况下阻击港币是最好的,他们同时卖空港币同时卖空恒生股市期货,什么叫卖空?以股票市场为例,今天向某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以今天假设50元卖掉,明天 股价跌到30元,我再买回来了把股票还给证券公司,叫卖空。50元卖的,30元买的,就赚20元差价。所以卖空的目的就是赌你股票会跌。外汇也是一样,什 么叫卖空?一样,向某金融机构借出港币卖掉,明天跌了再买回来再还给他,意义是一样的。他们同时卖空港币同是卖空恒生指数期货,当时大量卖空港币,把港币 卖给香港的金融管理局,所以市场上缺少港币了。因此银行的拆借利率大幅提高,最高到280%的拆借利率。280%的拆借利率大家知道对股票市场会有什么打 击吗?股价大跌,从18000点跌到了98年的6660点,跌了三分之二的市值。可是国际炒家在事先就大量卖空恒生指数期货,所以赚了三分之二的市值,到 了最后香港全体老百姓买单,因为股市大跌,楼盘也跟着大跌,索罗斯等人席卷一把之后离开了香港,所以当时产生了索罗斯振荡。在2006年之前,只要恒生指 数到了18000点之后呢,就会大幅波动叫做索罗斯振荡,把香港老百姓给吓到了。现在为什么到了三万点了呢?因为国内老百姓搞不清楚,从深圳通过很多方法 大量炒港股,就把港股拉上去了。香港老百姓吃过亏,知道的!国内老百姓没有吃过亏不知道,搞不清楚的!香港还是固定汇率的,是联系汇率,他要是浮动汇率那 更惨。那各位知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么严厉的亚洲金融风暴之下,中国能幸免于难呢?你以为是我们领导人英明吗?不是,而是当时我们采取了两个最传统最古老的 制度,一个是固定汇率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外汇管制,由于固定汇率及外汇管制,保护了中国,不是由于我们能力好,而是这两个原因。按照我这个故事讲起来的 话,如果国际炒家要阻击今天中国的泡沫和当初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一样,到处都是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要阻击这种泡沫经济,像席 卷香港一样来席卷我们的财富,什么方法是最好的?那就是像泰国一样,阻击浮动汇率,那是最好阻击的,连联系汇率的香港都能阻击,何况是浮动汇率。而这也是 为什么美国政府不断的逼迫人民币汇率浮动化的原因。只要配合上浮动汇率,外资自由进出,再加上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使的中国的金融市场完全暴露于国际炒家的 阻击之下,而这一切我们基本上都完全具备了。我们有没有泡沫,有!有没有通货膨胀,有!有没有股指期货,快了!有没有浮动汇率,我们正在努力!经过我们政 府以及我们老百姓的逐渐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给国际炒家一个非常好的阻击中国的机会。大家拭目以待!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七个经济危机。

  第八大危机2008年一月一号开始的外资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危机。

  我们的中国银行,放款客户里面有多少好客户?我给各位一个数字,10%差不多了吧!其它的呢,不敢说全部,很多都是骗子,包括地方政府在内。他们怎么 骗呢?拿到钱直接当利润处理,我们很多地方政府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存款客户有多少好客户呢?20%了不起了吧!百分之八十的是什么客户呢?都是我们那种小 老百姓的客户,今天存一百,明天提80,这种客户只是提高了交易成本,银行赚不到他的钱的。银行真正能赚钱的客户,是20%的大客户,20大的好的存款客 户和10不到的好的放款客户,你们认为有没有可能在明年一月一号之后大量转移到外资银行呢?我敢讲一句话,外资银行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的时候不会没有理由的给你收紧银根,那事他不会干的。我们的内资银行个个在干!如果大家都转过去了呢?如果这种好的存款和好的放款客户都转过去了,那这叫 我国内资银行如何经营?银行失血的现象是不是会发生呢,经营不济的情况会不会发生呢?更严重的,就是我前面所讲的一连串的不理解国际化的前提之下,是不是 给予外资银行进一步的进入内资银行参与经营的机会呢?所以明年一月一号开始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给我国金融体系又给加上一个第八项的不稳定因素。当然 我们在批评外资银行的时候首先要检讨自己,外资并没在要求我们马上开放,给了我们三年的缓冲期。我们三年在做什么事了,你们猜一下?我们都在这种外资顾问 的指导之下,改制上市去了。你有没有把银行的最基础工作做好?什么工作呢,把银行的信用搞好,把银行的服务品质搞好,有没有把银行真正做成服务客户的平 台。没有!你根本没有!搞什么呢,大家从上到下热火朝天按照美国中央银行股东的要求改制上市去了。这三年下来,我们银行的信用如何?服务态度如何?和外资 银行相比,优劣立判!如果你是个大的存款客户,你有没有可能转到外资银行里面去呢?你知不知道你转到外资银行当存款客户有什么好处吗?你相不相信他们立刻 给你一个全球通用的钻石卡或金卡?你可以存人民币到欧洲到美国随意消费,你相不相信?多好呀!他们还需要开分行吗?因为大客户基本在城市,他只要把握了广 东,上海,北京,差不多就席卷我们大部分的最优质的客户了。他不需要开分行了,开分行越开到偏僻的地方,小客户越多,都是今天存一百明天提八十的,都赚不 了钱的。所以他们只要寄守在大城市把服务做好,继续鼓动中国的银行去上市,那么他们就是最终的赢家。而我们目前也正在努力的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愿望。

  总结那么这八项危机,我相信我已经囊括了2007年底的诸多经济现象,你们所看到的这一切,你们诸多的不理解,经过今天我的八大危机的分析之后呢,我 相信你们都已经豁然开朗,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经济危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者,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把我的观念透过媒体发表出来,我认为这就是媒体存在的目 的,我们不需要歌功颂德,我们需要尽早的理解国际形式!尽早理解什么叫国际化!给我们的政府给我们的老百姓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我也希望政府按我讲 的八大危机,提出一些合理的治理办法,这是我今天跟各位花了一个小时时间谈话的最终目的,谢谢各位,刚好一个小时(掌声)!

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你的投资组合真正需要什么? *

感到被这个市场弄得一败涂地?此时此刻正是多样化投资组合能够大显身手之际。不过,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面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多样化投资还真不容易。

如今,华尔街的影响力早已冲出了地域的疆界。动荡的美国股市令欧洲、亚洲等地市场遭受池鱼之殃,急于躲避当前市场风暴的投资者就痛苦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为什么要进行多样化投资?答案只有四个字:风险控制。

进行多样化投资有点像同时烹饪几款佳肴。有趣的是,在投资组合中添加一些高风险资产会让你的投资实际上变得更为安全。关键之处就在于每样“原料”到底用多 少。虽然这最终取决于你的个人偏好,但如果朱莉娅•蔡尔德(Julia Child, 译者注:美国已故著名的烹饪节目主持人)是一名投资顾问的话,她可能会告诉你加一点辣味会大有帮助。举例来说,实践表明若将投资组合中的5%投到新兴市场 股市,将5%投到地产市场就可以增加回报、降低波动性。

广告纵观多年市况你会发现,各类不同的市场并非总是这样纠缠在一起。美国股市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股市遵循各自的发展道路,新兴经济体市场则在另一条轨道中运行。股市和债市、地产、商品及其他投资品种之间的关系甚至更为松散。

不过你可以选择的投资组合方式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它们当中有的击中了要害市场,有的不过是表面上看起来好看。如果你感到困惑的话,不妨读读以下建议,看看什么才是应该持有的投资,什么是锦上添花的投资,以及什么是没有也无妨的投资。

--应该持有的投资

股票:基本面因素是关键。持有大公司股票,也要持有小公司股票。只是现在买进本土公司的股票时莫忘放眼全球。举例来说,标准普尔500指数(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中的大公司近半数销售收入都源自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

如果一个保守的投资组合中60%是股票,那么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知名公司的股票和小型股可以分别占35%和5%,再拨出15%投资于那些持有各类不同规模公司股票的国际指数基金;最后再分配5%给针对不同地区的新兴市场基金。

债券: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拖累了债市表现。想要避免麻烦的话就应该投资美国国债和其他优质债券。债券能产生固定的 收益,非常于用来分担投资的风险,而且假以时日其回报也相当可观。例如,金融数据服务机构Ibbotson Associates提供的数据显示,自1989年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收益率是11.7%,长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是前者的四分之三,但波动性却 较股市降低了约40%。

利率走势与债券价格的涨跌反向而动、此消彼涨。中长期债券容易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而短期债券则不然。用“阶梯式”投资策略来保护自己,分别持有1年期、 3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债券。可以考虑投资通货膨胀保值国债(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 Securities, 简称:TIPS)这一特殊品种,当生活成本上升时其价值不会像其他债券受到影响。

大型共同基金Vanguard Group.的创始人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指出,让股票指数基金和债券指数基金成为你投资组合的核心,这样你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到收益带来的回报。

--锦上添花的投资。地产投资:对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住房可能就是拥有足够的地产投资了。但是房产和其他投 资产品不同。你可以将投资组合中5%的资金投注于持有地产类股或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的共同基金或交易所买卖基金之中,这也就算是地产投资了。需要 再次强调的是,要有全球眼光。整个世界都在变得更为富庶,但正如一句俗语所言:人们没法变出更多地来

--没有也无妨的投资。行业基金:当一个行业类股价格飙升时对其投资貌似上佳之选,但实际上押注于此可能很快就会尝到 苦果。旧金山的金融顾问考兹•戈特(Kacy Gott)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具有盈利性的企业,而不要去管它热门与否。他表示,不要去追逐行业,这种事情是交易员考虑的,不是投资者应该关心的。

黄金:它在发生金融危机时确实可以保值,而且它自有一套行进步调。不过作为一个投资工具而言,黄金短期风险很高,长期回报寥寥;如果你那么喜欢金子,买首饰就好了。

其他商品:市场对此看法不一,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谓硬资产的价格正在大幅上涨。中国、印度及其他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都需要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等物资。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保持旺盛。

你可以通过投资那些广泛涉足商品领域的共同基金或交易所买卖基金来成为弄潮儿,从而也达到了分散投资的目的。不过事实上,你不进行直接投资也完全没有问题。

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金融专业教授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Siegel)表示,商品作为一种资产类别被推举得太高了。他反倒建议投资者买进石油、矿业等大宗商品生产企业的股票,因为它们才是全球商品价格飙升的受益者。

巴菲特: 我为何不看好美元?

美国日渐扩大的贸易逆差让我们逐步失去了立国之本。这里有一个解决的办法,而且我们有必要立即行动
我要就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发出警告,同时我也要为解决这个问题献计献策。但首先我需要提醒大家,你们可能会出于两个原因对我所说的内容表示怀疑。首先,我 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一向不能鼓舞人心。例如,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在通货膨胀问题上总是显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早在 1987 年我就公开表示,我对日渐扩大的贸易逆差感到忧心忡忡──但正如大家所了解的,我们不仅顶住了贸易逆差带来的压力,而且发展得欣欣向荣。因此,在贸易问题 方面,我至少喊过一次“狼来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喊狼来了,而且这一次我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资金支持。截至 2002 年春,我已有近 72 年没有买过外汇了。但自那以后,伯克希尔公司斥巨资购买了──而且现在已经持有──若干种外汇。我不会透露它们具体是哪几种货币;事实上,我购买了哪些外 汇与我要讲的观点毫不相干。重要的是这一举动所暗含的意义:我持有其他货币就意味著我认为美元将贬值。

我既是一个美国公民也是一个投资者,因此我真切希望我的这些举动是错误的。由于美元贬值,伯克希尔公司和我们的股东可能会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遭受损失,与之 相比,公司从外汇交易中获得的任何收益都将显得苍白无力。但是,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领导人,我的责任是以合理的方式对公司的资金进行投资。我之所 以最终决定把钱投向我一直以来不感兴趣的领域,是因为我们的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了极其糟糕的程度,请恕我直言,当前的贸易逆差已局致我们国家的“净资产” 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海外转移。这种资产转移如果长时间持续下去将酿成大祸。

为了能清楚地阐明原因,请大家跟我来一次狂想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两座与世隔绝的小岛──“挥霍岛”和“勤俭岛”,这两座岛面积相同,左右相邻。在这两座 小岛上,土地是唯一的固定资产,而小岛的社会结构也非常原始,居民们需要的只是食物,而且也只生产食物。事实上,岛上的每位居民每天工作八小时就能创造出 足够维系自己生活的食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就一直这样生活著。两座小岛上的所有人都按照规定每天工作八小时,这也就是说每个社会都能自给自足。
但是,勤俭岛上勤劳的居民有一天做出决定,他们要多储存一些食物并利用这些食物进行投资,于是他们开始每天工作 16 小时。在这种模式下,勤俭岛的居民继续依靠八小时工作所生产的食物维持生计,与此同时他们把相同数量的食物出口到挥霍岛上,这也是他们唯一可以出口的地 方。

挥霍岛的居民对这一变化感到欣喜若狂,因为他们从此以后可以不再依靠辛苦劳作为生,而且还能享受到与以往一样的食物。当然,这一过程中自然还需要等价交换 物──但是对挥霍岛的居民来说,这种交换并无大碍:勤俭岛居民只是想用自己的食物交换挥霍岛的债券(这种债券自然是按照“挥霍岛币”计价发行的
一段时期以后,勤俭岛的居民积累了大量此类债券,而持有这些债券就意味著,勤俭岛的居民可以凭借债券索取挥霍岛未来的生产成果。挥霍岛上的一些权威人士发 觉到危机的降临。据他们预测,对挥霍岛居民而言,这种既要维持他们的食物所需又要偿还他们所累积的债务──或仅仅是偿还债务利息──的交换活动最终将迫使 他们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但是,挥霍岛的居民根本没有兴趣听这些权威人士的逆耳忠言。

与此同时,勤俭岛上的居民开始感到紧张不安。他们问:拿著一个懒惰的小岛发放的债券能有什么好处?于是勤俭岛的居民改变了他们的战略:他们继续持有部分债 券,但他们把大部分债券都卖给了挥霍岛的居民以换取挥霍岛币,随后勤俭岛居民利用这笔收入去购买挥霍岛的土地。最终,勤俭岛的居民完全拥有了挥霍岛。

从那一刻起,挥霍岛的居民不得不面对等价交换的悲惨结果:现在他们不但每天必须工作八个小时以维持生计──他们已经没有东西可供交换了──而且还要加班加 点地工作,以偿还债务利息并向勤俭岛居民支付土地租金,因为他们当初一时大意,把这些土地都卖给了勤俭岛的居民。结果,勤俭岛居民利用收购而不是征服的手 段使挥霍岛沦为了自己的殖民地。

当然,有人会争辩说,挥霍岛居民未来的生产成果必须长期运往勤俭岛,但这些生产成果的现值只相当于勤俭岛居民最初放弃的产量,因此从这点来看这是一项公平 交易。但是,由于挥霍岛上的一代居民不劳而获,挥霍岛未来的若干代居民就得用毕生的时间来还债,这种情形如果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颇为戏剧性的“隔代 不平等现象”.
且让我们以一个家庭为例来考虑这个问题:假设我沃伦•巴菲特使用到期可支付的巴菲特家族借据来购买我一生所需的所有消费品,而这些债务及利息将由我的子孙 后代以货物和服务的形式偿还,人们可能会把这种情形看作是巴菲特家族与债权人之间的平等交易。但是,自我以后的几代巴菲特家族的成员可能都不会赞同这项交 易(他们甚至有可能试图赖帐,但愿他们不要这么做)。

让我们再考虑一下那两座小岛的情形:面对著有史以来数额最庞大的债务利息,挥霍岛政府迟早会做出决定,实施有可能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政策──即发行更多的 挥霍岛币以冲减每张货币的价值。挥霍岛政府的理由是,毕竟那些令人不安的挥霍岛债券只是索取相应数目的挥霍岛币而已,而非这些货币的相应价值。简而言之, 让挥霍岛币贬值可以缓解挥霍岛的财政危机。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前景,所以如果我是勤俭岛的居民,我会选择直接拥有挥霍岛的土地而不是该岛政府所发行的债券。大多数政府都认为,强制没收外国人的资 产在道义上令人难以接受,而如果采取措施冲减外国人所持债券的购买力则相对稳妥一些。毕竟,在掩人耳目情况下的偷窃要好于强取豪夺。
 
说了这么多岛国间的事情,那么这些事与美国之间究竟有何干系呢?简而言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一直是按勤俭岛的方式辛勤工作,通常情况下我们出口的产品远多于我们的进口量。与此同时,我们把富余的产品投资海外,结果我们的 净投资额──即以我们持有的外国资产减去外国人持有的美国资产──从 1950 年的 370 亿美元增长到了 1970 年的 680 亿美元(这是根据政府当时使用的计算方法得出的,当然政府后来又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当时,我们国家的“净资产”总值既包括了国内的所有财富,同时也 包括了我们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相当一部分财富。
 
另外,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当时的美国完全处于净所有人的地位,所以我们意识到建立在贸易盈余之上的净投资收入已经成为了投资资金的第二大来源。我们国家 的财政状况与个人的情况相类似,个人一方面会把自己的部分工资存起来,另一方面则会利用从现有储蓄中得到的分红进行再投资 

20 世纪 70 年代末,这种贸易形势发生了逆转,贸易逆差出现了,最初的逆差额约占 GDP 的 1%。这种情况并不算糟,尤其是考虑到我们的净投资收入仍然是正值。实际上,如果以复利方式计算我们仍然在盈利,我们的净资产结余在 1980 年达到了 3,600 亿美元的峰值。
 
然而,从那以后我们就走起了下坡路,而且在近五年中下降之势还在迅速加快。如今,我们的年均贸易逆差额已经超过了 GDP 的 4%。同样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世界其他地区拥有的美国资产已经比我们拥有的其他国家资产多了 2.5 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大得惊人。这 2.5 万亿美元的资产中,有一部分投在了索赔凭证──即美国的债券,其中既有政府债券也有私营企业债券──上,还有一部分资金则投入了地产和股票等资产。
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做派就有如一个拥有万顷良田的大富之家。为了能消费我们生产能力所不能满足的这 4% 的商品──也就是我们的贸易逆差──我们每天都在出售农场的土地,而且我们拿现有资产所做的抵押也在一天天增加。

为了能正确审视外国人拥有的这 2.5 万亿美元净资产,我们拿它与价值 12 万亿美元的公开发售的美国股票,或者是具有相同价值的美国住宅用房地产,再或者是我所预计的总额达 50 万亿美元的国家财富相比较。比较的结果显示,已经被转往海外的资产非同小可──以国家财富为例,它占到了其中的 5%。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按照贸易逆差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外国人拥有的美国资产将以每年 5,000 亿美元的速度继续增长,也就是说这种逆差每年都会使外国人手中的美国国家财富增加 1 个百分点。随著这种净资产的逐步增加,我们的年均净投资收入也将不断流失。结果是,我们得向世界其他地区支付越来越多的股票分红和利息,而不是像以往那样 收取分红和利息。我们已经进入了综合收入出现亏损的阶段──再见,快乐时光;你好,艰辛岁月。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告诉我们,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长期承受数额巨大、持续增长的贸易逆差。当贸易逆差积累到某一点时,清算的时刻也就到了,我们国家无节制的快 乐消费将因为汇率的调整,以及债权国不愿接受挥霍无度者无限制签发的借据而终止。而这种情况实际上已经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过,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许多肆 意挥霍的国家由于突然失去贷款,已经苦苦挣扎了几十年。 

然而,美国的情况却非常特殊。实际上,我们今天能为所欲为是因为我们过去的财政状况非常好──而且因为我们富甲四方。我们的债权人既没有怀疑我们的偿债能 力,也没有对我们的还款意愿产生疑忌,而且我们还有无数令人满意的资产可供我们交换消费品。换言之,凭著我们的国家信用卡,我们可以购买数量惊人的商品。 但是,这张信用卡是有最高贷款限额的。 
这种以资产换消费品的交易现在就该停止,而且我还为终止这种交易制定了计划。我的解决办法非常巧妙,其实它就是一种关税,只是名目不同而已。但这是一种吸 收了大部分自由市场精髓的关税,它既不对具体行业实施保护,也不惩罚某个国家,更不会引发贸易战。这项计划将扩大我们的出口,同时还很有可能增加全世界的 贸易总量。按照该计划,我们可以在美元不贬值的情况下实现贸易收支平衡,否则的话我相信美元几乎注定要贬值。

为了实现贸易收支平衡,我们将向美国所有的出口商发放一种我所说的“进口许可证”(Import Certificates),其数额与他们以美元计的出口额相等。每个出口商将相应地把进口许可证卖给那些希望把商品进口到美国的相关各方

──外国的出口商抑或是本地的进口商。例如,进口商要进口 100 万美元的商品,他就需要有进口许可证,而这个许可证正是 100 万美元出口商品的副产品。如此一来,贸易平衡自然也就得以实现。由于我们每月的出口总量大约为 800 亿美元,因此我们就要发放巨额的等量进口许可证──即每月 800 亿份进口许可证──而且人们肯定会把这些许可证拿到极其活跃的流动市场中进行交易。至于哪些希望把商品出口到我 们国家的出口商将得到这些许可证,以及他们愿意以多高的价格购买许可证,都将由市场竞争来决定(在我想来,许可证的使用期限应该要短,大概在半年左右,这 样投机分子就不会有兴趣囤积居奇了)。为了能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假定每张进口许可证的售价为 10 美分──即每一美元出口商品的背后都有 10 美分的盈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就意味著,美国的生产商把自己的商品拿到出口市场上销售所获得的收入要比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多 10%,这 10% 的盈利即来自出售进口许可证。

在我看来,许多出口商会把这笔收入看作是成本的削减,这样它们就会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日用类产品将尤为支撑这种措施。例如,如果铝在国内市场上 的售价是 66 美分 / 磅,而进口许可证的价格是铝价的 10%,那么国内的铝生产商在国际市场上能够以 60 美分 / 磅的价格(加上运输费)销售,与此同时生产商还能获得正常的利润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产品将变得极具竞争力,出口也将扩大。照此发展,美国的就业机会也 将有所增加。
当然,那些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外国厂商将面临更加艰难的经济形势。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贸易“解决方案”──毫无疑问,解决方案必将出台──它们都得直面 这个问题 [正如赫伯 斯坦(Herb Stein)所言:“如果某件事情无法永远运转下去,那它终将停止。”] 采用进口许可证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那些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国家获得极大的灵活性,因为这项计划并没有使某个具体行业或某种具体产品处于不利的位置。自 由市场将最终决定哪些产品会销往美国,以及由谁来销售。而进口许可证只是决定了所售产品的美元累计总量。
 
为了清楚地说明在进口方面究竟会出现哪些情况,我们以进口商按 2 万美元的价格进口的轿车为例。按照新的计划并且假设进口许可证的售价为车价 的 10%,那么进口商的成本将升至 2.2 万美元。如果市场对这款轿车的需求非常旺盛,进口商则能够轻松地把这笔成本转嫁给美国的消费者。然而在通常情况下,市场竞争的作用会要求外国制造商即便不 承担 2,000 美元进口许可证的全部费用,也要分担一部分相关成本。
 
当然,在这个进口许可证计划中并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公民也必将为此承担部分负面后果。绝大部分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会上涨,而且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国产商品也 将涨价。无论是从整体利益来看,还是从局部利益来看,进口许可证的成本都会像税收一样作用在消费者身上。 这是个严重的倒退。然而,不论是让美元不断贬值,或者对具体产品加征关税,抑或是对进口商品发放配额(在我看来,借助这些措施取得成功的几率很小)都同样 存在著缺陷。我们会因为目前进口产品的涨价而承受一定的痛苦,但如果我们听任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额度,拿自己国家的净资产去做交换,我们同样会承受痛苦,而 且与后者相比较,前者的痛苦几乎算不了什么,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进口许可证很快就会让美国走上贸易收支平衡的轨道,尽管与当前的进口水平相比较,这种收支平衡会有所下降,但它却优于当前的出口水 平。虽然说哪个行业最终能够通过“比较优势”的考验是由自由市场来决定的,但是进口许可证仍将适度帮助美国的各个产业提高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这种方法不会被那些净出口国所效仿,因为它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度毫无意义。那么主要的出口国会在其他方面采取报复性措施吗?这个计划会引发另一场史慕德- 哈利(Smoot-Hawley)关税大战吗?(美国总统胡佛于 1930 年6 月签署“史慕德─哈利法案”,触发了全球贸易报复行动,导致世界贸易迅速滑落──译注。)几乎不会。在“史慕德-哈利法案”的时代,我们享有不合理的贸易 顺差,而且我们希望予以维持。如今我们遭受著严重的贸易逆差,而且世界各国都认为我们应该纠正这个错误的局面。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一直在与形式多样、错综复杂的惩罚性关税、出口补贴、配额和盯住美元的汇率等现象做斗争。长期以来,那些试图积聚巨额贸易顺差的出口大 国都采取了许多抑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措施,但是至今仍未爆发过大规模的贸易战。一项促使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债务国实现收支平衡的建议肯定不会令某个国家陷于 经济崩溃。世界出口大国在过去一直表现得较为理智,它们将来仍会如此──但与以往一样,它们也会试图让我们相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它们会采取完全不同 的行动。

实行进口许可证计划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出口国──在经过一些初期的调整后──将把它们的聪明才智用于鼓励从我国进口商品。让我们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来看看 这个问题,目前中国每年向我们出口价值约 1,400 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而仅从我们这里购买 250 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一旦实施了进口许可证制度,中国可能采取的措施之一是每年购买 1,150 亿份许可证,以弥补这个缺口。但是,它也可能做出另一种选择,即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以降低对进口许可证的需求,或者增加从我们这儿购买的商品数量。而后一种 选择对中国来说可能最为适合,而且我们也希望它实施这一举措。

如果我们的出口得以增加,进口许可证的供应量将因此而扩大,那么进口许可证的市场价格也将随之下降。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出口能够显著增加,进口许可证就会 变得毫无价值,而这个计划也将因此而失去存在的意义。当世界出口大国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已经在所难免时,它们可能会立即取消正在实行的抑制从我国进口商 品的机制
一旦我们开始实行进口许可证计划,我们也许要经历几年过渡期,在此期间我们会故意制造小额的贸易逆差,当我们逐步向著自己的目标迈进时, 这种贸易逆差将帮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做出调整。在执行这项计划的同时,我们的政府可以每月公开拍卖一些“奖励性”的进口许可证,抑或是直接将它们赠与那 些需要扩大出口额的欠发达国家。我们可以把第二种选择看成一种对外援助,这种形式的对外援助可能会取得明显成效,而且会很受欢迎。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需要再次提醒诸位,我曾经喊过狼来了。一般来说,美国的灾难预言家的平均成功率很低。我们的国家一直都嘲笑那些对国家经济潜力和我们的 活力持怀疑态度的人。许多悲观的预言家完全低估了激发我们克服困难的动力,而这些困难一度显得非常凶险。实际上,我们的国家依然 非常强盛,而我们的经济也同样欣欣向荣。
但我同时也认为,在贸易逆差这个问题上,我们正面临著困难,它将全面考验我们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美元逐步贬值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不错,美元贬值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我们的贸易逆差,但它却不足以阻止我国的净资产外流或是减少我们的投资收入逆差。

也许还有其他解决办法比我的更合理。但是,那些痴心妄想──以及时常与它做伴的各种幼稚想法──却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从我现在的观点来看,采取行动阻止 国家财富外流势在必行,而进口许可证计划似乎是实现 这个目标的最有效办法,而且我们因此所承受的痛苦也最少。我只请大家牢记,这并不是个无所谓的小问题:举例来说,按照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美国进行净 投资的速度,我们公开交易的股票中,每年会有 4% 被它们购买和储存起来。

在评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商业选择时,我的合伙人查尔斯•芒格(Charles Munger)提出建议,他诙谐的祝愿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所要知道的只是我将葬身何处,这样我就永远也不会走去那里。”我国的贸易政策制定者应该把 他的警告引以为诫──请勿重蹈挥霍岛的覆辙。

2007年11月25日星期日

操作十大守则

1、赔钱的部位绝不要加码,或“摊平”。
  如果你操作的是赚钱的部位,那么在那个时点你是对的。如果你操作的是赔钱的部位,那么你在那个时点你是错的。如果你错的话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你会错多久?”
  唯一的答案是你会错到部位转为赚钱,或直到停损触发为止。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已经错了,只有两种做法使你错得比目前更离谱。其中之一是增加错误的部位,其二在守则3中说明。

2、在开始操作或加码时,绝不能不同时设停损,以便在你万一差错时,你能出场。
  在你开始操作之前,先决定你愿意错多久。这句话的另一种说法是:“这笔操作我愿意赔多少钱?”在你进场之前,必须做这个决定,因为只有在进场之前,才 能作出客观的决定。一旦你处在市场之中,你就不再客观的了。你已经建立了部位。给了承诺。现在,期望跟你冷静而计算妥当的客观性相互缠斗。这世界上绝没有 精神上的停损这回事。除非把停损放进市场中,否则停损就不算是停损。

3、除非是朝操作所要的方向,否则绝不取消或移动停损。
  你会想朝操作反方向移动停损的唯一时刻,是操作部位发生亏损,而且市场对你不利时,根据定义,在这个时点你是错的。你会错得更离谱的第二种方式,即是 移动停损,导致你操作赔更多钱。请记住,你最后一次真正客观的时候,是在进场之前,决定停损的时候。如果你移动停损,那么期待之情便完全压制住你冷静且算 计妥当的客观性,而且你不再是个理性的操作者。恐惧可以发挥很好的效用,贪婪可以构成障碍,但期待之情一旦占上风,却会使人万劫不复。
  
4、绝不让合理的小损失演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大损失。情况不对,立即退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有一次不遵守这十大守则中任何一条。万劫不复的亏损都可能发生;只要一次。莫非定律(Muphy`s law )几乎可以保证,只要你有一次“犯规”那么就是这一次,市场会严重烧伤你。但别因此而怪莫非定律。真正的答案是,市场是个强敌。是在竞技场中与你搏斗的勇 士。跟真正的斗士一样,你一犯错,它就会趁虚而入。只要你松懈一次,它就会攻击你脆弱的部位,让你血流如注。许多优秀的操作者日进日出,严守这些成律。时 时保持警觉。然后突然有那么一次,他们肯定自己是对的时候,而违反其中一条守则。。。。。丢下警戒,开始期待,然后就是血流如注。
  短短几天内赔掉的,可能比一年赚的还多。我所知道有许多操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只因此一次的松懈,便赔掉所有的钱。我从没有见过,有人因遵守这些戒律,把裤子也赔掉的。从没有人因小针札一下而流血致死的;要命的伤口才会如此!深长的伤口才会要人命。
  
5、一笔操作,或任何一天,不要让自己亏掉操作资金的10%以上。
  格守以上四项守则,仍可能收到伤害。由于部位很多,即使停损点很接近,许多或所有部位对你不利,一天之内,你仍可能赔掉操作资金的10%以上。由于部 位太多,所以这种事情可能发生。有时候,你买的所有东西都齐步下跌,你卖的每样东西都并肩上杨。请记住,操作应该是一件乐事。为了享受乐趣,任何时刻都不 要冒亏大钱的险。
  
6、别去抓头部和底部,让市场把它们抓出来。亚当理论永远抓不准头部和底部。想去抓的人也抓不准。但是头部和底部终于出现时。亚当理论只会错一次。
  多数操作者都想抓头部和底部。多少操作者也都赔了钱!多少操作者之所以想抓头部和底部,理由有二。。。。。自负和贪婪。抓住头部和底部,准确的几率比 在拉斯维加斯玩吃角子老虎机还差。每个人都知道这种事。你的敌人也知道到这种事,他偶尔会让你抓准一两次头部和底部,好让你上瘾,继续做这种事。这是种自 负的旅程,好让你能告诉朋友:由于你敏锐地研判市场,你在低档买进了黄豆。。。。。。这全是自负心里在作祟。你曾经有多少次买到最低点,而且真的抱着部 位,直到最高点才脱手?
  为什么不只等反转确立呢?为什么要丢掉确立之前的所有利润呢?这全是贪婪在作祟。你有多少次因为不肯等候而赔了钱?即使你格遵前面的所有守则,但不顾这条守则,你仍然会赔钱。
  
7、别挡在列车前面。如果市场往某个方向爆炸性发展,千万别逆市操作,除非有强烈的证据,显示反转也已发生(请注意,是已经发生,而不是将发生或应发生)。
  超买的市场绝没有不能再涨的理由。卖超的市场绝没有不能再向下的理由。这是敌人喜欢布置的陷进。把一张非常具有方向性的市场图拿给五岁的小孩看,问他 明天要站市场的那一边。这位小孩根本不懂什么叫买超、卖超,什么叫支撑、阻力,更别提更高深的技术分析。他不知道是曾经涨得多高,曾经跌得多低。他对什么 叫基本面一无所知。他没有操作者背景和经验。那么他会怎么告诉你,说他要站在市场的那一边?这就是那么简单。别站在列车前面。。。。。。要嘛就坐上去。
  
8、保持弹性。记住你可能会错,亚当理论可能会错,世界上任何事情可能偶尔出差错。记住亚当理论所说的是几率很高的事,而不是绝对肯定的事。
  做对的次数愈多就愈容易失去弹性。你连续赚六、七笔操作之后,这时你难免洋洋自得,使做法失去弹性。这就是你的大敌(也就是市场)等候你这么做的时候。它会跟你要回以前所赚的钱。。。。。。外加一点鲜血。永远记住:你所处理的是或然率,而不是绝对值。
  
9、操作不顺时,不妨缩手休息。如果你一再发生亏损,请退场到别的地方去度假,让你的情绪冷静下来,等头脑变得清醒再说。
  多数操作者之所以会赔钱,其中一个理由是,不受约束的途径走起来最轻松。当你的财产值刚刚暴跌时,要放手一段时间是件相当难的事。这种时候来临时人们 往往会坚守城池,奋战到底,直到反败为胜。。。。。。然后才休息。你不愿承认自己最近所做的每件事都错了。你会告诉你自己,战斗还没有结束,这只是一时的 挫败而已。以前你也曾经迅速扭转乾坤,这次你可以再来一次。现在就放手不次于承认失败,而且从头再来时,本钱会少很多。
  敌人喜欢跟有这种心态的操作这玩游戏。现在,操作者处于劣势。由于操作者受到很大的压力,必须迅速反败为胜,所以他比较难以保持客观的态度。他会冒平 常时候自己不肯冒的险。现在他非常可能舍弃十大守则中的一些守则。不管操作者自己有没有想到,他现在的心态不是真的相信自己会赢,而是希望自己能赢。在这 种情况下,很难要他缩手、渡假、承认失败。但这这是极少操作者能赢的理由之一。。。。。这也是最难走的路。
  
10、问问你自己,你全身从里到外是不是真的想从市场中赚一笔钱,并仔细听一些你自己的答案。有些人心里上渴望着赔钱,也有些人只是想找件事做。“认清自己。”
  如果你在市场上操作的真正的理由是想赚钱、想赚一些可以在年底花用的钱,那么迟早你会知道,一个人能不能不能从市场上赚钱,取决于他有没有遵守这十大守则。至于他赚多少钱,则取决于他进场和退场的方法。
  如果你从里到外问自己这个问题,并仔细倾听答案的话,你将了解这十大守则的价值。你将了解,你不会只因为使用亚当理论或其他任何方法,就可以成为赢家。亚当理论只是给你一个进场的理由。这个理由是:市场有很高的几率,往某个特定方向移动一段时间。
  除非你所有的操作都依据这十大守则,否则亚当理论或其他任何方法,都不会准到让你不断赚钱。当你懂了这一点,你就会在市场上赚不少的钱。。。。。。到年底可以花用的钱。
  正因为你奉行不挬,所以你会懂的这一点。

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是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工具,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这家公司还有没有持续增长的潜力,是投资者广泛争议的话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 伯克希尔是世界上最奇特的股票之一。人人的知道,赚钱的最简单途径是和天才一起投资,而沃伦-巴菲特是公认的投资天才,所以伯克希尔理应名列世界上最受关 注、成交最活跃、华尔街最青睐的超级蓝筹股。可是现实与那差的太远了,因为该公司具备一些非常奇特的性质,这些性质可能导致它成为一只持续被低估的股票。

   按照销售额计算,伯克希尔-哈撒韦是美国第12大公司;按照盈利计算,它是美国第14大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伯克希尔大概可以排到第四十到第五十名。在 保险与再保险这个行业里,伯克希尔仅次于美国国际集团(AIG),是美国第二和世界领先的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伯克希尔的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022亿 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旗下子公司的股权和上市公司股权。伯克希尔的总市值大约为2000亿美元,排名世界前20位,而且拥有稳定的盈利增长历史。可是,这样 一家公司却没有被列入标准普尔500指数,也没有被列入几乎所有其他的大盘股指数。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它的股价变化对市场数据不会有任何影响。此 外,华尔街只有4个分析师研究伯克希尔的业绩,并给出投资评级;而通用电气、微软、花旗这些与伯克希尔处于同一档次的公司,几乎都有20个分析师追踪研 究。难道巴菲特做了什么让大家讨厌的事情,以至于谁都不想碰他的公司吗?

  对以上问题的一个合理解释是,伯克希尔的股价太高,而成交量太 低:A股股价为127500美元,B股股价为4233美元(每一份A股相当于三十份B股)。最近一个星期,伯克希尔A股的最高单笔成交量是80股,价值约 1000万美元;B股的最高单笔成交量为3510股,价值约1500万美元。在上一个交易日,即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0月27日全天,伯克希尔A股只 成交330股,B股也只成交14960股,总成交金额约为1.05亿美元,换手率约为0.053%。当天最活跃的股票——微软的成交金额超过100亿美 元,换手率约为3.1%;苹果的成交金额约为46亿美元,换手率约为2.9%;在金融界,美林的成交金额超过30亿美元,花旗的成交金额为23亿美元,伯 克希尔的竞争对手美国国际集团则成交15亿美元,至于换手率则远远超过伯克希尔。当微软、花旗和美国国际集团的股价像龙蛇一样上下飞舞时,伯克希尔的股价 却几乎是一条直线,最大的波动也不超过上下0.5%.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巴菲特的公司无法列入标准普尔500指数了:它的换手率太低, 居然不符合标准普尔指数对于交易额的最低要求!同样,华尔街分析师很少研究伯克希尔也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一年到头都没有几笔交易,无法为经纪人带来佣金和 利润,而且它的股东可能根本就不会看研究报告。如果不是十一年前,巴菲特同意发行价格较低的B股,今天的伯克希尔的平均换手率可能会低于万分之一。巴菲特 通过永不拆股、永不发放股息的方法,使得小投资者很难持有这只股票。结果,伯克希尔成为了一只波动性很低的公司,其贝塔系数只有0.43,这意味着大盘每 变化1个百分点,伯克希尔的股价只会变化0.43个百分点;它的估值也从来没有出现大冷大热的现象,近年来市净率保持在1.4-1.6倍之间,低于绝大部 分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从今年1月下旬以来,这只股票就在同一水平线上缓缓移动着,直到7月的次级债危机爆发之后才迅速上升。对于频繁进出的交易员 来说,这只股票真是垃圾。对于大部分基金公司来说,持有伯克希尔的股份也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如果你遇到流动性问题,需要迅速抛售,伯克希尔不可能承担如此 剧烈的交易。微软和花旗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完成一亿美元的换手,而伯克希尔要花一整天,这种流动性风险不是一般的基金能够忍受的。所以,尽管所有机构投资者 都知道巴菲特是投资天才,他们在伯克希尔的持股比例加起来却只有25%左右,而微软、苹果、花旗和GE等巨型蓝筹股都有超过50%的股份为机构投资者持 有。

  维持高昂的股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投机,却不足以消灭投机。巴菲特毫不讳言自己对短期交易的痛恨,甚至告知伯克希尔股票的专营经 纪商:“如果伯克希尔的第一笔交易在上市一年之后才完成,我将非常高兴。”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甚至在股东热情高涨的时候给他们写信,宣称“伯克希尔的股价 正在以我们不打算买进的价格交易”。他们显然希望伯克希尔的股价尽可能贴近其内在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尽可能缩小短期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巴菲特 突然宣布将伯克希尔A股以一万比一的比例拆分,使其价格降低到127.5美元,很可能其股价将在短期内迅速飙升,然后又迅速回落,在内在价值附近剧烈波动 ——这正是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命运。伯克希尔的管理者小心翼翼地避免用消息刺激投资者的神经,并通过不断的投资者教育,使绝大多数股东都成为了长期投资者。 伯克希尔股票缺乏流动性的劣势,在长期的良好回报率面前,就不算什么了。只是那些习惯持股不超过半年的投资者无缘享受这种良好的回报。

   除了交易非常清淡之外,伯克希尔的基本面也非常奇特。它的净资产收益率长期在10%-11%之间徘徊,净利润率也只有11%左右,完全无法与可口可乐、微 软和美国运通这些著名的高利润公司相提并论。巴菲特本人经常强调净资产收益率的重要性,因为一项利润微薄的生意不可能让你致富,无法妥善利用资产的公司也 是没有前途的。然而巴菲特自己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无论按照什么标准都不算低。假设保险与金融类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为12%,那么伯克希尔连资本成本都无 法达到,理应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交易;现在它的市净率却接近1.5倍。在股本收益率如此低下的情况下,这家公司怎么可能做到销售额和利润连续以20%的 速率增长?

  以上悖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伯克希尔是一家难以用传统方法进行研究的公司。它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只包括旗下子公司进行持续经营活 动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例如再保险业务和被完全控股的其他业务。至于伯克希尔对可口可乐、美国运通乃至中国石油等上市公司的投资,或者对非上市公司的少数股 权投资,根本不会出现在损益表里。巴菲特通过抛售中国石油兑现了巨额利润,可能成为伯克希尔本年度业绩增长的动力之一,然而如果他不抛售,这笔利润同样是 存在的,只是还不确定而已。由于巴菲特极少抛售股票,他在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和美国运通等蓝筹股上的巨额浮动盈利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在伯克希尔的损益表 上。我们只看到价值上千亿美元的长期投资,其中数百亿美元是对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收益;只有仔细阅读年度报告的脚注,才能够准确把握伯克希尔究竟赚了多少 钱,它本身究竟值多少钱。

  成为伯克希尔的投资者,首先意味着熟悉保险与再保险行业;其次要熟悉私人股权投资,因为巴菲特最大的投资都是 整体并购的,只是不像私人股权公司那样使用财务杠杆;再次还要熟悉公开市场的股票投资,对伯克希尔重仓持有的股票进行逐一研究。更复杂的是,巴菲特有时也 进行兼并套利、可转债套利、商品投资和高收益债券投资,这在传统上是对冲基金的生意。伯克希尔既不是资产管理公司也不是私人股权公司,它在名义上是再保险 控股公司,实际上却从事着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一系列投资活动。它的同行不仅包括美国国际集团或安联,还包括黑石、KKR甚至Fortress对冲基金公 司。持有伯克希尔,意味着持有一个比大部分基金更加复杂的投资组合,其价值不是谁都能判断的。

  自从2001年以来,伯克希尔的现金仓位 越来越大,目前已经接近500亿美元,超过了埃克森-美孚、微软等著名的现金牛。在牛市行情中持有巨额现金,损害了伯克希尔的股东回报,却使其幸免于次级 债危机。在抛售中国石油之后,伯克希尔的现金更加充裕,每个人都猜测巴菲特将进行一个重要的收购,巴菲特本人也不讳言这一点。只是我们还不知道,最后被选 中的究竟是谁。

倍可亲空间+N Lk}'j

美元打劫路线图

由于美国打白条消费的痞性,现在美元泛滥在外,搞得全世界物价暴涨.各国手中的美元,美国不想兑现,所以美国第一步做的是贬值,第二步做的是把美元拿回来.第三步做的是拿回来后,把美元升值,然后美国又进入下一个景气循环.

现在第一步美元贬值已经在做,但靠这个赖帐,还是小看了美国的能力.贬值是为了发动金融风暴做准备,这个可以参见日本80年代升值后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 融风暴.比如泰珠以前2换一美元(打个比方),现在美元贬值,一个泰珠可以换一美元,而以前美国热钱早就在泰国埋伏好了1000亿泰珠,当时是用500亿 美元换的,现在美元贬值,1000亿泰珠可以换1000亿美元,那么这些热钱一定会去兑换,泰国刚好辛苦赚了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结果全给热钱给兑走 了,结果美国用500亿美元代价,把别人手里的1000亿美元全拿回来了.只要敲敲键盘, 占用了别人500亿美元的辛苦劳动.

美元贬值之后,一定是对其他国家进行金融袭击,这个在一两年内就可以看得到.现在美国还在滥发美元,同时竭力让其他国家留住美元,不要花出去,反过来冲击 美国.所以美国一定会让石油大涨(石油以美元结帐),原材料大涨.这样才能迫使其他国家保留美元,所以中东一定要不得安宁,土耳其也一定会越境攻打库尔 德.美国肯定不会离开伊拉克,要继续在中东制造紧张局势.

等到美国要回收美元的时候,要么通过制造金融危机,参见1997年东南亚.直接入室抢劫.要么制造战争,迫使该地区美元回流美国.参见1998年开始的科索沃战争,对付了欧盟.然后美元重新升值.进入下一个滥打白条,消费全世界的周期.

所以,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每10年一定要进行一次,不是美国人民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美国金融形势需不需要的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美国即将进行入室抢劫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一定不能升值.不能开放金融市场,控制外币流入流出.同时把手里的美元,其实也是绿纸白条, 去换其他国家的实物,转移美元危机.最近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第一大银行,印泥第5大银行,中信证券参股华尔街四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9.9%股份), 民生银行参股美国联合银行.都是这样一些道理.

但是中国也不能把手里的美元都花光,除了应急外.要知道美元始终会升值回来.而且其他国家被洗劫得哀鸿遍野的时候,手里的美元正好可以大肆收购其他国家的 资产,我们做不了掠食者,我们跟在掠食者后面分享还是可以的.关键就是要能稳住阵脚,不要让美国有机可趁.现在世界金融和经济局势即将动荡,如果能不为人 所趁,而能趁人之危.那么几年后,中国实力的增长会有一个跃升.

现在比较危险的国家有以下:印度,东南亚各国,韩国,台湾,南美各国,后面才排得到中国.中国不愿意升值,不开放门户.老美也没法打劫,虽然一直压迫中国 升值,但中国不是广场协议的日本,缺失了国家自主性.比较危险的地区还是中东,那里一定会把战争保持下去,甚至扩大.如果那里大打出手,比如打了叙利亚, 伊朗,全世界的钱又会跑回美国.

这是个伟大的时代,大幕即将揭开,美国的次贷危机不过是节目的序曲.让我们试目以待,也做好相应准备.

十分钟让你看懂中国经济形势

007-11-21 13:04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本文以最浅显的道理阐述经济的真相。不会有任何所谓的学术妓女们常用来欺骗人民的深奥的学术理论,还事实以清白,真相只有一个,让我们擦亮眼睛,洞观今天发生的一切。本文在以下几方面阐述中国经济的真相。      

  1、 什么是经济发展?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 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 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
  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 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      
  
  2、什么是对外贸易?
  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 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 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3、什么是通货膨胀?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 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 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 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 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
  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4、房价能绑架中国经济吗?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使中国央行发行了太多的人民币,如果房价下降,等于把那颗石子投进了海里,那么多印出来的钱会使中国产品价格飞涨,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看似房价与石子毫无相干,可是他们的属性是一样的,就是价格和价值严重的背离。实际上房地产的崩盘受害最大的并不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而是整个中国经济 体系。为什么政府迟迟没有把房价降下来,不是降不下来,如果真想降房价,只需要一道政令,房地产价格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可是后果谁能承担,严重通货膨 胀谁来负责?
  房地产业已经绑架了中国的经济,是无可置疑的,是客观实在的,没有人能改变。
  不管谁是总理,廉洁也好,贪污也好,都希望社会和谐,可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5、房价和通货膨胀有关系吗?
  可更棘手的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如果降房价,面对的是马上的通货膨胀,可不降房价,那么面对的就是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何去何从?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稳定房价,然后在社会产品增加时,减少货币的投放量,加上其他政策如加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等辅助手段,来使 中国经济软着陆,这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看到的一切政令也是这个逻辑。不信的话,可以查阅一下近年来政府发布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业的措施。
  可是为什么房价不稳定而且更加的疯长呢?难道是开发商与政府在博弈吗?告诉你在中国没有人能和党叫板,几个肚子大点的开发商是没有这个实力的。实际上是幕后的另一只黑手在和中国政府博弈,这支黑手就是外资,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黑手。   
  6、房价高涨的原动力是什么?
  使房价上涨的动力很多,房价上涨对其有利的人就是动力之一,比如:为了GDP和个人利益的地方政府、为了赚钱的开发商、炒房族、以至于买了房的所谓“房奴”都是是房价上涨的动力,可是最大的原动力不是这些,是外资,是美国的以攫取超额利润的各大财团。
  开发商作为商人,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各行各业都有商人,难道想赚就有吗?那除非是神话。房地产业的开发商也一样,不是他们 想赚多少就有多少的。根据价值规律,当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时,会有一种趋向正常价格回归的力量钳制价格的上涨,可是在中国的房地产业,这种规律似乎 不起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一个参考范围的原因,如果以中国经济本身而言确实打破了这个规律,可是目前的情况是有一股力量在维持着房地产业的价格, 即托市,那么谁在托市呢?
  谁能在房地产业失控能得到巨额利润的人就是托市的人。
  
  讨论这个问题前,现看一下中国的外汇储备情况。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近几年迅速由1、2千亿突破万亿,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难道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挣来 的吗?这个不需要证明,看中国的GDP增幅就知道,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GDP的增幅。显然不是挣来的,那么除了挣来的一部分,那么就是所谓的
  “国际热钱”的涌入,而国际热钱的涌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取得高额的回报。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后,首先要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一下子哪有这么多人民币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印钞机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这笔钱用来托住已是烫手 山芋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拼命的投资房地产业,当房地产价格因背离价值而向下波动时,通过托市再把它抬高,反复如此,给人的表象就是房产价格决没有偏离价 值。导致房价越涨越高。
  而开发商呢,他们一到房子将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有人出高价买下来,他们怎么会降价,如果没有这部分资金在运作,别说是开发商联盟,就是全国只有一个开发商,价格也会降下来,没有人买了,难道等房子发霉吗?
  那么外资持有这么多高价房产做什么?不怕砸到手里吗?
  不怕!为什么呢?在这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冤大头在最底下接着呢,是谁呢?就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由于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一流的流通性,近年来没有看到任何萎缩的迹象,放了贷款就盈利,为什么不贷款呢?没有理由不放贷款。
  加之中国老百姓买房的心情,外资可以轻易的把高价房转嫁到中国的银行和消费者身上,连炒房的农民都能赚到一杯羹,职业的外资会赔钱吗?
  那么房价一直涨下去,会怎样呢?请看下一节:“7、房价一直涨下去,开发商会笑还是会哭?什么情况下会笑?什么情况下会哭?” *
  7、房价一直涨下去,开发商会笑还是会哭?什么情况下会笑?什么情况下会哭?
  在中国政府近几年来密集的几十道金牌的调控下,房价还是如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狂奔不止。暂且不论何时能停止上涨的势头,毕竟房价在目前还是上涨的,所以我们就看看房价上涨不止会带来什么。
  首先:由于GDP上涨,中国政府为了维持上文说的“保持产品交换的继续”要不断地投放人民币,即开动印钞机。只要房地产这个石子还没有投入到大海里去,还有一定的流通性,那么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发生。
  其次:开发商会在这个过程中也赚取巨大的利润。
  再次:能看到的是,炒房族会赚钱、所谓的买房的“房奴”会增值。
  都赚钱!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谁亏了呢?钱从哪里来呢?如果你是有炒股的经验就会知道,如果投资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商品,你赚的钱就是别人赔的钱,那么 套用到房地产上,就是买房自住的人,现在看似增值,那是镜中月、水中花,你不变现就不是你的。再有就是当价格完全回归真实价值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到真实价 值一下,被高价房套住的投资者。还有一个就是开发商!
  为什么说开发商也有赔钱呢?大家知道商人的本性是赚钱,赚取利润。如果一个商人投机一次就永远都不做这个生意了,他是赚钱了,可他不是商人,这种商业 行为没有意义。由于商人的本性,所以赚来的钱会继续扩大再生产,在能赚钱的领域不断的加大投资。这个道理从生活中就可看出来,越是做大生意的人总喊没钱, 因为要更大的流动资金来维持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所以一旦房价回归真实的价值之时,就是有一大批开发商崩溃之日。这个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和任何行为为转移的。如果现在有开发商逃离房地产业的角斗场, 那么跑得慢的就是最后的输家。如果都不跑,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最后拿到接力棒的就是接盘者。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也许只不过是方式不一样, 看谁的运气好而已。
  可是现在却没有任何的开发商赔钱的迹象,有的是开发商不断的赚钱,老百姓送钱都来不及。只是因为目前房价还在上涨,房产还在不断的流动。
  一个巨大的问题来了,这样不断上涨的房价何时是个头啊,请看下一节:“8、坐在华尔街办公室的财团们是如何吸干中国山区一个农民的血汗的”
  8、坐在华尔街办公室的财团们是如何吸干中国山区一个农民的血汗的
  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没有睡大觉,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动,在图谋不轨,想达到他们的罪恶目的。诚然他们的气焰的确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但他们确实在活动 着。”是不是冷战结束就代表着人类的和平得以实现呢?“一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就能掩盖帝国主义噬血的本质吗?人人平等的理念是对的,但它只不过是帝国主 义用来欺骗人们的伎俩罢了,说到和做到永远是两码事。
  国际财团通过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使人民币加大发行量,然后通过房地产炒作,把中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无限制的提高,GDP的增长又一次使人民币的发行量被迫提高。国际财团心黑手狠,双管齐下,目的就是使中国经济热到烫手,热到让每个中国人为之疯狂。
  我们暂不去关心这个过程,我们放眼未来,看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换句话说财团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明显,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财团们最乐见的结果。先做个假设,比如国际热钱在投资的中国房地产领域里上演最后的疯狂后,然后把房产成功解 套全部变现,如果此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达到美国预期最高时,汇率是热钱逃离时需要相乘的那个倍数,会发生什么谁都能想到,所有热钱会一夜之间全部兑换美 元逃离。财团们会赚得沟满壕平,中国市场上除了钱就是钱,能遮住天的大把人民币将成为中国人民的噩梦。
  这是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财团最乐见的结果。近期美国不断的通过政治、贸易等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政府迟迟不升值或小范围的升值,远远没有达到美国政府的预期,这是在出口处的中美之间的博弈。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顺便提一句,如果真的这个升值预期达到了,中国楼市将重演日本上世纪90年代崩盘的历史。只是那时中国经济也会像日本一样进入一个连续低迷不振的不归路。
  在这种攸关民族生存的问题上,政府会坐视不管吗?就算是退一步来讲,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政府遇到这种情况,因为这个资本运作同时也极大侵犯了政府的利益,也会拼命反搏的。
  那么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化解这一“经济危机”呢?请看下一节:“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9、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我一直相信:物极必反,中庸,是老祖宗留给后人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
  既然是中国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经济,那么我们就从“绑架”说起。何为“绑架”,应该是相对弱的一方,拿着相对强的一方的“要害”,使相对强的一方即便有能力对付弱的一方,但碍于投鼠忌器,无力可施。
  我们先来看看绑架双方的阵容和各自手上的筹码。房地产业的主体是开发商,所以开发商算一方,它绑架的要害是中国经济,那中国经济是谁的要害呢?是中国 人民的要害,代表中国人民的,目前只能是中国政府。中国政府算一方。外资呢?它是煽风点火者,划到开发商一方。中国政府一方有公权力,可以通过税收、财 政、经济政策、行政手段对开发商阵营施力,开发商阵营通过源源不断的后备资金来绑架中国经济,且不断的提高赎金。
  问题已经摆在这里,怎么办呢?冲上去一枪击毙,那歹徒非撕票不可,太极端不可行。所以有为政府开出药方,只要实现了某某一条既可降低房价的主意,就犹 如这一枪击毙一样是不可行的。我们想象如何解救绑架事件的,首先要稳定住对方的情绪,再一步步地靠近,但这种靠近虽会引起歹徒的敌意,但不会导致他撕票, 然后再进一步稳定情绪,再靠近,然后条件成熟时,再稳准狠,即保证人质的安全,又要保证歹徒一举拿下。这才是真正的营救。
  所以中庸才是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极端、盲目、冒进是要不得的。
  针对如何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绑架问题,就要围绕问题的关键部分一步步地施加反作用力,然后一举成功,才是正道。
  第一个关键的部分就是汇率,中国政府会严把汇率关,我们可以预期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决不会过快升值,但会小幅升值,就是要稳定对方的情绪,如果 一点不升,对方会狗急跳墙,如果升的过快,是给自己掘墓,所以为什么中国汇率升幅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看美国政府的态度跟一个绑匪是多么的贴切,我要一 瓶果汁,为什么拿来半瓶水。可又说不出什么来,毕竟还能暂时解渴。
  第二个关键是限制资产流动性,既然房地产能绑架中国经济,说明它举足轻重,限制房产的流通性,就可以限制资产的流动性,注意这里是两个概念,“资产流 动性”和“房产流通性”。两者完全不同,但又息息相关。房产流通性减弱,资产流动性减弱,那么需要印刷的人民币就减少。就像那个石子,不流通马上通胀,不 涨价流通没问题,可是行不通,外资也不同意。既然是不断的上涨价格,只能一步步地限制房产流通,只要房产流通性少一点,通胀就会显现一点,然后再通过上调 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柔性政策来调整一点,用柳叶棉丝掌来化解泰森的一记重拳,以绵柔克强刚、化千钧于无形,这就是中国政府的策略(这好像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事 情)。我们从官方媒体就能看到相关的消息,楼市签约率在下降,即流通性在下降,然后物价开始有所涨幅,如猪肉等副食产品,但央行马上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 来稳定物价。不知各位看官是否也看出些端倪。可预期的是,到完全化解危机之前,会不断地加息和调高准备金率,同时房产流通性会越来越弱,这个预言是否准确 可在以后的央行政策上验证。等完全消除了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就是房地产价格回归真实价值之时。
  不管你看到没看到,这已是最后的疯狂,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如果这场博弈以外资胜利而告终,那么中国经济将步日本90年代持续下滑的深渊,由于外资撤走,房市赖以生存的支柱坍塌,房价会一落千丈,可到时 候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老百姓都将承受经济下滑之苦,持有的货币迅速贬值,即便房价落下,也不一定买的起。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可接受的,也是无法接受 的。
  第二,如果外资以失败而告终,即在汇率上把住出口,让房价回归真实价值,把外资同样套在中国,这才是胜利的前提。那么以美国财团为首的帝国主义噬血者 必将疯狂报复,会在投资、出口等各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我们今天人民币升值没有达到美国预期,已经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受打压,进而引起了众多的贸易 摩擦,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知道,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在投资、出口领域遭到报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我相信不会影响我们的发展速 度,别忘了还有一套马车是“消费”,房价下降后,如果你是爱国者,请现在保护好你的钱包,到时千万别羞羞答答,要果断地出手买房,中国经济会在消费领域异 军突起,继续独占世界经济引擎的鳌头。
  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政府,配合我们的政府,政府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的,政府是水上承载的舟,人民是水,没有水,何以载舟。

2007年11月19日星期一

美国金融战场的特种部队-对冲基金

由 蓝蓝的天 在 2007-11-16 11:32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不管他国处于什么情况都能操纵河攻击你,如:
你外汇储备少时,它攻击你货币,使你贬值造成货币危机;
你外汇储备多时,它力推弱势美元,拉动全球资源价格暴涨,直接打击你外储的购买力,使你数十年经济增长的成果顷刻化为乌有,这些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买啥、啥贵这就是实证。这几年我们吃的亏还少吗?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让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资金去冲击其他国家,导致暴涨暴跌,最终达成让美国金融机构盈利的目的。而新兴市场国 家无不置身于这一国际金融秩序的巨大风险之中。当美国进入金融衍生经济阶段之后,就越来越像一个能够看透对方底牌的“千王之王”,抛出一枚硬币,正面他能 赢5000元,反面他也能赚5000元。
在这一过程中,对冲基金无疑是美国谋取利益的最为重要的一支“雇佣军”。
可以说至今为止几乎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连G8对对冲基金也感到不寒而栗。各国对于制订对冲基金监管规范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作为本次G7财长会议的东道 主,德国强烈要求将对冲基金作为一大议题纳入讨论。德国财政部长甚至主张,为了增加对冲基金的透明度,各国应该制订明确的行业规定和法规,同时实施严格的 注册制度。
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浮动汇率和金融市场彻底自由化,因为把这些经济体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拴得越紧,越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忍受汇率天天像过山车一样动荡不安。
  因此,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大量的储备货币,准备随时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的基本稳定。因此汇率越是动荡不宁,手中用来干预的储备货币就越多。特别是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摒弃了实行多年的固定汇率制并迅速转向某种形式的浮动汇率制之时,都吸取了当年危机的教训,保持大量外储,以吸收货币危 机的冲击以及缓和外部融资渠道的阻塞,来限制本国经济的外部脆弱性。
货币上拴住你还不够,为了便于对冲基金的活动,还必须有另一个条件,那便是资本项目的开放。当年正是由于东南亚诸国过早地实施了资本项目的开放,才使得自 身的固定汇率机制暴露在对冲基金的风险下,从而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而中国当年之所以有效地避免了危机的冲击,并非中国的经济结构优于东南亚诸国,事 实上是较为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筑起了防波堤。
2006年12月19日,泰国爆发“一日货币战争”。18日晚,泰国央行下令,从19日起,实施外汇无息存款准备金的系列举措,以增加热钱进入成本,缓解 泰铢升值压力,预防热钱大进之后再大出导致金融悲剧重演。对冲基金当即犀利反击,19日泰国证交所指数暴跌14.84%,市值蒸发230亿美元,泰国央行 当日宣布取消上述管制措施。泰国央行一日即告败退,让人大跌眼镜。毕竟1997年泰国央行还抗击了近两个月,如今的对冲基金已变得如此的强大,使得我们不 禁担忧,正在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开放的中国金融体系,假如对冲基金再度冲击而来,中国能否依然安然无恙?
单有防波堤远远不够,中国要建立具有强大实力的一支金融铁军,到了该亮剑的时候要亮剑。同时也要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平稳运行,毕竟它们像苍蝇只叮有缝的蛋。
不过美元衰败趋势已经显现,各种经济力量正在慢慢侵蚀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的地位。欧元是因素之一,亚洲经济的崛起是因素之二,金融技术进步是因素之三。 世界正朝着多种货币共享这种地位的方向迈进。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幸的,但未必是一场灾难。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抛售手中的美元,美元崩溃,美国本身或许不会破 产,但会造成需要认真对付的严重的通胀问题,美元利率将不得不提升,许多举债过多的美国家庭或许会破产。

精采绝伦的金融战: 美国操纵苏联崩溃内幕

广南子 在 2007-11-18 13:33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一个超级大国消失了!

一个曾经在1980年还达到国力百分之六十的超级大国在十年后,消失了!

一个有着上万件核武器的武装到牙齿的庞大军队的超级大国,消失了!

一个1980年就每四个家庭就有一辆汽车工业化强国一度GDP还少于中国广东省!

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男子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几岁,整个国家的重要产业、资源全部都在有外国护照‘经济寡头’的私人手中,这是如何发生的?

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被人用金融战争的手段打得出卖了所有的‘家底’,而这些用来购买的钱却是这个超级大国政府和人民自己的钱,这个可笑的金融战役是如何巧妙操作的?

一个庞大的国家在一场惨烈以及的金融战争中轰然倒下,至今流血不止,为什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官员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向战争对手提供了资金和条件,还听从了对 手的每一个建议,最为重要的事:苏联·俄罗斯人民为什么虽然对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都强烈不满和深受其害,但为什么每个使他们深受其害的金融战役的步骤,却 都是在他们自己的掌声和鲜花中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的!

一个智慧的苏联·俄罗斯民族,一群爱国者,如何在一场金融战役中把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送上绞架?

为什么苏联·俄罗斯会眼睁睁地看着金融战役的发起人‘合理、合法’把所有的数目庞大到惊人的工厂、矿山、企业作为战利品难走?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为什么您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次规模宏大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总和的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您都没有听说过?却由一个拉三轮的超级帅哥告诉大大整个金融战役的过程,网友大大自己去思考吧!^_^

正文:

偶将在这篇文章中,从金融战役学的角度来论述整个可怕的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各个阶段和背景,把一个您甚至从来不相信有过的巨大金融战役的波澜壮阔的战 役过程陈现在您的面前,让偶们一起来缅怀那些死者,真实的战死者和在对这场伟大的金融战役的发起人表示尊敬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偶们从来就没有听 说过这场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


偶首先要说的一句话是:一场战役输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战役一方的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打了一场战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大伤元气、国破家亡却不自知自知那才是一场噩梦!

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品化,学术观点被故意象牙塔化,玄虚化,学术观点被外国控制和渗透,学术观点可以‘变成’现实中这个经济学家个人和家族的财富,那么很有可能,一场针对这个国家的金融战争的序曲已经奏响。这些零散的学术道德和现金的交易不过是一部伟大交响乐的前奏而已。

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如果一个国家缺少强有力的金融防火墙,那么在金融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在这个最后的时刻,如果一个国家的最后的,也是最强大的,金融战役发起者最恐惧的
‘政府强大的行政金融干预和随时关闭金融、股票、期货市场的选择权’被媒体、某些‘个人’攻击和嘲笑,并且这种攻击和嘲笑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共识’的 时候!那么一场针对这个国家的金融战役的开始和战役的结果已毫无悬念,唯一留下的不确定因素是金融战役开始的具体时间和具体的战役方向而已。

从金融战役学的角度来讲,美国的大大是如何用高超的金融手段打垮了GDP曾经一度达到美国60%的前苏联的呢?!请不要忘记,任何有关前苏联是灭亡于政治僵化、军备竞赛的言论都是一个巨大媒体战的有效组成部分。

这场规模史无前例金融战役的发起者的如何一分钱不花,‘合理合法’把整个苏联的精华弄到手,并且使苏联—倒退几十年,并且发动金融战役的‘弹药’是对方提供的!最为精妙的是:被这场公开的金融战役打得血流成河的一方如何还能丝毫没有察觉,整个
世界上几十亿的人们都不知道发生过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金融战役!这才是最伟大的阴谋——阳谋!

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一个伟大的和精妙的极点的金融战役学的典范!它应该成为金融金融战役学课堂的伟大典范和不朽的战例,而不是指被少数人知 晓。偶对这些金融战役的指挥者的智慧、天才的头脑、手腕有着一种仰观泰山的感觉!只有这时,一个人才会知道自己的智慧是如此的浅薄和微不足道!对此有着不 同见解的的大大们,请您们不妨把这当作小说来看,偶相信同样会令您惊心动魄,体会到金融战役的可怕和力量!整个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战役 阶段:


第一个战役阶段: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战略条件准备阶段

智慧百年不出一人的里根总统首先在80年代大肆发行美元的同时又提高利率,表面上对外宣传是用来增加‘经济陷入危机的苏联在西方世界的筹款成本’,这个说 词本身就是整个金融战役的一个有趣的组成部分。他用相信美元高息造成的坚挺假象的大大们的商品充斥了美国的市场和美国大大的家庭…… 然后,又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渠道把这种毫无虚假的空前繁荣的信息传到苏联。这时整个苏联的大大从上到下瞬时被这种透支了民天的空前的繁荣所震颤,丧失了信 心和辨别道路的能力。当时有一个笑话很说明问题:一个苏联老大妈问苏联的领导人:“偶们啥时能够赶上美国呀?”领导人很有信心的微笑着回答:“消灭了美国 不就赶上了!”事实上,里根总统恰到好处的在与苏联领导人会谈时提出了一种善意的恐吓:“我能拿出比现在多得多的钱与你们进行军备竞赛,你们受不了的!” [注]以后整个苏联上下都弥散着一种对‘美国繁荣的崇拜’和对‘美国繁荣的反思’由于这种信心的丧失是从真实的美国市场、美国家庭真实的富有的生活和整个 国际金融力量对比中体会而来的,所以是‘真实的’、‘理智的 ’和‘经得起反思的’,这就决定了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大背景和整个战役的胜负。

第二个战役阶段: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全面开战和两个战场的形成

美国作为金融战役的发起者,一边用友好和和解来掩盖自己的发动金融战役的战略和战役意图,一边用透支信用制造的美国空前繁荣的‘事实’让苏联的领导人和人 民相信了自由市场、金融开放、‘自由’选举取消政府监管才是美国繁荣的基石。这时苏联领导人开始了放弃统一领导,打开了国门,甚至主动解散苏联。这个过程 如果把责任完全推在‘一小撮卖国者和变节者’[注]的身上是极其不公正的,恰恰是苏联人民相信自己走上了一条能够最终实现‘美国是繁荣的金光大道’而自发 自觉地做出这一切的,历史和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也给了偶们中国无比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偶素个啦三轮的,这里不绝对不谈谈政治层面的问题,只是想引导各位聪明的网友大大提出一个问题:金锅破了还是金?那么苏联·俄罗斯如何突然变成了一个二流 国家的呢?单纯以金融战争金融战役学的主攻击点来说,对苏联帝国的决定性的战役打击来自美国版的‘五百天改革[注],其辅助战役或者说辅助战场是有计划的 控制本已小范围存在的卢布黑市,把一个只用来购买点‘西方奢持品’而存在的小规模的黑市,变成了一个有能力打压和操控苏联当时国有货币卢布[注,旧卢布] 的事实上的灰色金融市场。

这个美国版[注]的‘五百天计划’把苏联国有企业分为有价债券分发给苏联大大们,准备让苏联一举进入市场阶段(也就是一举进入透支信用表现出来的‘美国梦 ’)!这个‘五百天计划的’的特点是:‘公平’、‘合法’。所以人们毫无疑问的欢欣鼓舞的接受了那些有价证券。大约是每人一万到一万五千卢布不等,约 合三四万美元。这对于每个苏联大大来说无疑是一笔外财,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原来国营企业也不是自己的。现在可自己继承了‘企业的主人’又凭空得到了一笔不小 的可以在新兴债券市场上出售的价值不菲的有价证券!这一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值得任何当事人感到欢欣鼓舞的!问题是:这些有价证券不过是整个打垮苏 联的金融战役的一个漂亮的工具而已。


第三个战役阶段: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决战阶段!

在发动这个金融决战之前,美国的金融战役的指挥者已经迅速通过独资(正规军)、合资(雇佣军)在苏联-俄罗斯的境内设立了大量‘独立核算’的皮包银行[],并且利用苏联老百姓对苏联银行和‘现代私人银行’模糊认识而带来的盲目的信任感,开始了决定性的总攻击!

这时,在苏联‘金融监管’成为了媒体嘴里的‘复辟’和‘集权’,尤其是《真理报》等苏联老百姓相信的大报本身也被暗地里‘外资私人购买’成了这场金融战役的‘号手’的情况下,不了解‘现代私人银行家’厉害的忙于‘新式自由选举’的官员们不敢,也不想去进行干预。

这些‘不用排队’、‘微笑待客’、‘独立核算的现代私人银行’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布了苏联·俄罗斯每一个城市。他们的免费的咖啡,和蔼的微笑,无疑给苏联人 民带来了一种感觉:这家‘银行’(私人银行)比那家银行(苏联国有银行)强多了!在此背景下,这些‘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通过各种灰色手段 以相对高一点的利息[注]和一杯免费的咖啡[注]就吸收了大量苏联民间和企业的卢布储蓄。与此同时,这些‘互不相关的’‘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 构 ’利用灰色手段向苏联-俄罗斯中央银行、国有银行和金融金购大肆套取、借贷卢布款项!

在完全是借贷来的苏联储户和苏联国有银行的卢布弹药的数量充足后,一场唱衰私有化债券的媒体宣传战和市场上悄悄的私有化债券收买行动同时展开。由于那些债 券是‘没有什么分红能力的国有企业’的债券,与其留着无用不如抛出换到现钱!这是个可以想象和现实的好买卖。不久整个苏联的全部私有化债券被收购,然后迅 速的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作了二次分配[注]!这时,苏联·俄罗斯战役的决战阶段已经完美地结束——苏联·俄罗斯的国有企业(请注意,苏联是没有私人企业的 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说整个国家已经完全的在‘新兴的债券市场’上被苏联人民自己卖掉了!

第四个战役阶段: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重要的收尾战役开始了——一箭三雕!

历史上有名的反面人物大汉奸汪精卫曾经毫无廉耻的‘自诩’过:“汪精卫是一个卖国贼,蒋介石是送国贼……”[注]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他认为‘卖国如 果卖个好价钱,比打败了仗白送给人要好得多’!这当然是弥天大谎,但在小逻辑上还有那么一点‘歪理’,也算是小聪明人走上邪路的典范了!

各位大大在随偶回大那个硝烟弥漫的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历史战场,品味一下金融战役的奥妙!苏联·俄罗斯的大大的私有化债券的出售,本来也还不一定就会 带来国家经济立刻崩溃的惨痛结果!如果此时苏联·俄罗斯的政府监管部门的大大们坚决的收紧(1)卢布银根、(2)大幅提高卢布利率、(3)毫不犹豫的的坚 决取消半公开的卢布美元自由汇兑、(4)严厉打击黑市美元交易和灰色金融市场、(5)严格审查‘私人银行’资格,大幅提高进入和退出门槛[注]、(6)坚 决杜绝非法金融机构的资金汇入汇出、(7)严格审查各种私有化债券涉及包括的企业的破产(8)让苏联央行‘发布’卢布大幅升值,比如稳定在1卢布:10个 美元的水平,那么此时苏联-俄罗斯的情况就是大大们把国家或者国有企业卖了个相对还算凑合的价格!那些收买的‘私人’和他们别后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 构 ’将面临一个天文数字的卢布债务(就是那些用来购买私有化债券的卢布)!如果这些‘私人银行’真的按照诚实的、市场的、‘西方特有而东方人缺乏的市场’来 做,那么他们用‘实际上’是用高达30-40个百分点高息揽储而得来或者通过高息和‘代价不菲的灰色交易’取得的苏联国有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的大宗卢布贷 款[注],也就是恰恰已经在债券市场上购买私有化债券而花出去的卢布就没有地方去取得,只能面临两个选择:(1)‘私人银行’的第一个选择——破产,也就 是不仅白白给了苏联老百姓十万亿卢布,而且把自己的精心装潢的铺面和豪华的从美国过来的免费咖啡机都要进行拍卖,那些刚刚购得的私有化债券又会奇迹般回到 苏联政府种中,这种大头的事简直是精明的银行家的噩梦和苏联人民和政府的喜剧!(2)‘私人银行’的第二个选择——归还利息和本金!也就是以十万亿卢布为 基数,以每年归还三万到四万亿卢布为利息来归还卢布!问题是苏联政府当时如果采取了偶——一个拉三轮的超级帅哥的常规性金融监管方案,就会导致苏联金融市 场卢布通货紧缩,那么这些‘私人银行’就只能用天文的美元,也就是每年用至少十万亿美元的金额,向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支付利息!事实上,那样垮掉的就一定 不是苏联,而是美国了!请注意:偶这里的一切操作,都是常规的、市场化的操作,是美国金融历史上很保守和常规的纯金融手段而已,甚至不涉及关闭债券和股票 市场这种后来亚洲金融危机时刻,越南等国采用的‘非常手段’(这里说一句,即便是这类‘非常手段’,西方也没有借口阻止一个政府挽救他的国家!事实上,比 苏联弱小得多的越南豪不费力的把‘金融敢死队’——‘私人风险对冲基金’关在了国门之外!这是后话,请大大们关注《货币长城》有关的章节“亚洲金融危机的 秘密”,这里就不复多言了。),

但历史却恰恰相反!苏联·俄罗斯政府的决策者不是苏联官员,而是有着‘丰富金融市场经验的美国金融专家’!整个人类金融市场上最令人张目结舌的一幕终于发 生:在美国‘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的动机和意图已经暴露的情况下’,在战役力量对比明显有利于苏联 ·俄罗斯的中央银行!请注意,偶不素凭空如此说!此时金融战场对垒的双方实质上是按金融游戏规则进行投机的‘私人银行’与有制定游戏规则权利的苏联·俄罗 斯‘中央银行’!苏联·俄罗斯银行几乎握有了所有的王牌!并且此时不论是苏联人民还是苏联中央银行都已经可以看出‘西方私人银行’的咖啡并不免费!

可是!‘经过私人银行按照古老原则进行斡旋后’一部分掌握实权的苏联官员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摆在了民族利益之上这可以说是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最可悲也是 最令人深思的一幕:这场伟大的金融战役的总指挥美国的友好金融专家小组提出了来出自有‘友好目的’的建议——进一步放宽对卢布和美元自由汇兑的监管来‘对 抗 ’黑市交易。叶利钦曾经颇为后悔的回忆说[注]:在国家汇率是一卢布:2.8个美元的时候,他颇有先见之明的提出用36卢布:1美元来换取黑市美元 作为战略储备,却没有组织会议通过!的确如果单纯从被美国金融专家精心引导的固定思路和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而出现的毫无悬念的结果来看,叶利钦的想法是有 一定 ‘先见之明’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不采取偶上面所说的那些能够避免出现灾难性金融危机的合理的金融策略而不用,却去采纳明显会导至金融危机出现的‘美国金融专家’ 的‘友好的和市场经验丰富的建议呢’?答案既深刻又简单:因为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金融专家’和‘独立的媒体’ 反复对 ‘行政金融监管手段’肆意嘲弄,把正常的央行对金融监管权力和做法都说成是‘集权式的行为’!而当时苏联·俄罗斯政界,当然也包括央行的官员都陷入对‘美 国式民主选举的兴奋中’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小事’!偶可以进一步的说:当时苏联·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大大的内心并不认为那是‘集权式的复辟’,但由于美国的 金融战役的发起者如偶在‘第一个战役阶段: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战略条件准备阶段’所预先制造了一个有利于金融战役攻击意图实现的大气候——在历史上的 这个特定时刻,任何有效的合理的金融监管都被那个历史时刻中生活的的苏联·俄罗斯大大看成是走向美国式空前繁荣的绊脚石,必须搬开!而且不惜一切代价!这 些人里面绝大多数是爱国者,这才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而后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金融屠杀了!由于实际上放开了私人金融机构和黑市自由兑换卢布和美元,也没有任何强有力的监管手段,任由卢布‘按照金融市场的那只 看不见的手来调控’!当时私人银行外面排队更换美元的场面出现了,此时,脸上焦急的苏联大大已经没有注意这些‘服务良好、不需排队的私人银行’,再也不提 供免费咖啡了!他们面对的微笑已经变成了冷笑:因为此时,他们在私人银行眼里,不再是高贵的客户,而是乞丐!

这场金融战役的最重要的收尾战役的第一个丰硕战果是这场金融战役最精彩的部份,也随着兑换市场的恐慌情绪加重而很快到来了——卢布从1卢布兑换2.8个美元,迅速崩盘突破了100卢布:1美元,这时带来了三个有趣的战役结果,可谓‘一箭三雕’:
(1)苏联·俄罗斯大大在债券市场上出售私有化债券拿到的那些卢布的价值贬值了280倍,最多也就剩下几十个美元的价值了,基本上异常廉价的出卖了他们和 他们父辈甚至爷爷辈的辛苦,并且丝毫不能埋怨他人!他们有过‘自由的决定权’——这就是现代金融战役必须要坚持的‘自由交易权力’的原因。此处妙就妙在 ‘有苦说不出’!
(2)所有苏联·俄罗斯的金融体制全盘崩溃,社会市场价格体系崩溃,所有人的终生积蓄贬值280倍,极大的打击了苏联·俄罗斯的国力,制造了一系列深刻和 复杂的社会动荡,最终又过来为发动进一步的金融收尾清缴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从长远来说,苏联·俄罗斯的超级大国之梦真实的远去了,甚至是二流 强国之梦都显得有些朦胧和不明朗了!
(3)对于金融战役的‘战士们’——那些‘独立核算的私有、合资银行’来说,那些用‘高息’ 揽储得到的民间的卢布储蓄和‘高息’从苏联·俄罗斯中央银行合法借来的卢布的债务归还问题,便得微不足道了!此时偶可以说: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中,作为 战役的失败一方:苏联·俄罗斯央行已经没有任何牌可打——他们输到家了!

但就在网友大大和偶都如此天真的认为那些金融战役的攻击者一定已经开始大笑着举行庆祝胜利的聚会的时候!下面的历史事实告诉会告诉偶们:偶们竟然太小看伟大的金融战役的指挥者的天才和胆识了!想到这一点不禁令人冷汗湿透衣衫!

金融战役的发起者决定继续进行金融围剿战役是绝对有道理的!这时整个赎买债券的利息和本金都极其巨大,虽然贬值了280倍,但考虑到当时利率很不正常,有 ‘实际上’高息揽储和‘灰色代价’的成本存在,所以原来将近十万亿卢布的私有化债券购买资金如果按照诚实的市场化方式归还,依然要付出上千亿美元的实 际款项才行。而诚实和市场化运作只是‘私有银行’的选择之一!所以,针对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最后一战打响了!


第五个战役阶段: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最后一战:疯狂的贬值!

最后一战的发起是这样的:这场人类历史最伟大的金融战役的指挥者利用苏联·俄罗斯金融监管处于空白的有利时间窗口[注],在主战场——‘汇率兑换市场’和 辅战场——‘金融黑市’两个方面同时操作,通过媒体对恐慌性的渲染,就如同2007年6月自中国国内外无数的媒体和个人宣扬的‘股市大挫败’那种‘自我实 现性的预言’[注]一样,苏联·俄罗斯的泪流满面的大大纷纷抛出每一张卢布,买进美元!甚至在和平空间站里面的宇航员都焦急的动用秘密军事波段向在地面的 朋友求助兑换自己在银行的卢布!可怜啊!这场金融战役多么惊心动魄啊!

卢布市场很快毫无悬念的崩溃了!这时‘美国金融专家’立刻‘及时地’提出了‘新的友好建议’:货币改革!用1000旧卢布更换一新卢布[注],然后把汇率 定在5个新卢布:1个美元的基础上进行浮动!在这个‘有效制止金融动荡 ’[注]的措施执行后,整个旧卢布实际贬值14000倍。可以说倒此时为止整个原苏联‘五百天计划’的私有化债券的最终持有者——‘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和 金融机构’购买整个苏联的价格大约是几千万美元!这些就是后来普金总统打击经济寡头的原始大背景!

第六个战役阶段: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后传——游击战阶段!

这个史无前例的伟大金融战役整漂亮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取得了成功!但金融金灭战余波还没有结束!金融战役的指挥者,为了巩固战役的胜利果实,紧接着利用各种 私人风险对冲基金[注](注意:这里很可悲的背景是,一个超级大国已经不需要金融战争的正规军去打击了,小型的风险对冲基金就足够用了!)对俄罗斯发动了 一系列的金融打击。但这时无论是叶利钦还是后来被西方痛恨的普京都开始了真正的金融金管!所以这些后续战役的成效不大,新卢布最多时曾经跌破40新卢布: 1 美元,但很快止跌回稳。截止到2007-6-17 17:38为止新卢比对美元比价为26:1[注],也就是扣除利息因素,这场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发起者用72800分:1的代价,以超低价格‘买’ (或者说抢更准去些)到了当时已经低标价格的总共不到十万亿旧卢布私有化证券涉及的整个苏联的一切,花费在不到一千万美元!

偶们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金融战役,不论是规模、还是手段的高超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这些金融战役的策划者不因该受到任何谴责,他们是 精英中的精英,智者中的智者,强者中的强者!这些伟大的智慧将永世在金融丛林深处流传直到永远!偶这里指想提醒各位大大注意:真正有远大抱负的智者和强者 不会满足于一次伟大的成功,他们需要的是更伟大的成功来满足雄心!当他们攀登上了一座高峰之后,眼光早就看上了更高的山峰——中国。

经济学网址大全

家Kevin 在 2007-5-1 03:11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经济学家
http://www.jjxj.com.cn/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
http://www.ccer.edu.cn/cn/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http://www.cenet.org.cn/cn/
清华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http://www.ncer.tsinghua.edu.cn/?
1.经济学家的网上资源
http://netec.wustl.edu/EconFAQ/EconFAQ.html提供的网上资源.
2.经济学网上接入服务
http://ideas.uqam.ca/提供经济学研究方面的资料
3.经济学网上接入服务之论文系列
http://ideas.uqam.ca/ideas/data/PaperSeries.html提供论文的机构
4.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
http://altaplana.com/gate.html与国际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7.5.金融经济学网站
http://www.finweb.com/提供金融、经济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论文、期刊、数据等
6.神奇经济数据库
http://www.economagic.com/集中了大量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主要供计量经济学家使用
8.国民经济研究局
http://www.nber.org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提供讨论稿、数据,中国研究人员可以免费下载
9.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http://www.cepr.org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有许多讨论稿,部分可以免费下载
10.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http://www.princeton.edu/~econlib/提供经济学,金融方面的论文,数据,经济学和金融学网站等。
11.经济链接
http://econlinks.com/提供经济学家、学生常用的链接
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
http://www.elsevier.nl/homepage/sae/econbase/menu.sht
包含大量论文,有17000多条摘要,6500篇文章可以全文下载(尚在增加中),涉及经济学的大部分学科
12.期刊大全
http://www.jstor.org/
收集了部分期刊的电子版,只有会员机构的研究人员可以进入,但可试用其演示数据库
13.Blackwell出版社出版的期刊
http://www.blackwellpublishers.co.uk/asp/listofj.asp
世界著名的出版社Blackwell出版的期刊,部分论文可以免费下载
14.思想图书馆
http://www.idealibrary.com/servlet/useragent?func=showHome
包括Academic Press, Churchill Livingstone, W.B. Saunders, 和 Baillière Tindall出版的期刊和百科全书
15.社会科学研究网
http://www.ssrn.com/
包括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有5个专业研究网,涉及会计,经济,金融,拉美和法律
16.金融教员目录
http://www.cob.ohio-state.edu/~fin/findir/
收录全球180个学校,前50名学校的金融教师名单
17.金融和经济研究人员黄页
http://welch.som.yale.edu/dir
搜索经济和金融人员的地址
数据网
18.耶鲁大学社会科学数据http://statlab.stat.yale.edu/SSDA/ssda.html
19.美国统计署 http://www.census.gov/
20.美国劳动统计署 http://www.bls.gov/
21.(美国)健康统计中心 http://www.cdc.gov/nchs/default.htm
22.(美国)社会保障管理http://www.ssa.gov/
23.政治和社会研究大学联合会(密歇根大学) http://www.icpsr.umich.edu/
24.密歇根调查研究中心 http://www.isr.umich.edu/src/research.html
25.经济学和老龄人口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 http://arrow.qal.berkeley.edu/
26.老龄研究(政策研究中心:美国) http://www-cpr.maxwell.syr.edu/aging.htm
27.外国劳动统计 http://stats.bls.gov/flshome.htm
28.《计量经济学》杂志数据库 http://qed.econ.queensu.ca/jae/
29.世界银行数据http://www.worldbank.org/data/
30.货币,汇率数据 http://www.wiso.gwdg.de/ifbg/currency.html
31.欧盟 http://europa.eu.int/index.htm
3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http://www.oecd.org/
33.世界银行 http://www.worldbank.org/
经济学会
34.美国经济协会 http://www.vanderbilt.edu/AEA/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和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杂志的出版单位
35.美国金融学会 http://www.afajof.org/是《金融》杂志的出版单位
36.西方金融协会 http://www.gsm.cornell.edu/wfa/index.html 
37. 美国会计协http://www.rutgers.edu/Accounting/raw/aaa/ 著名的《美国会计协会季刊》的出版单位
38.金融研究学会 http://www.sfs.org/
为金融从业人员和学术研究人员提供关于学术理论,研究和金融实际
39.国际金融管理协会 http://www.fma.org/index.htm 
40. 欧洲金融管理协http://www.odu.edu/~efma/
经济学家的网上资源http://netec.wustl.edu/EconFAQ/EconFAQ.html
美国经济协会为经济学家提供的网上资源 经济学网上接入服务http://ideas.uqam.ca/           
提供经济学研究方面的资料经济学网上接入服务之论文系列http://ideas.uqam.ca/ideas/data/PaperSeries.html提供论文的机构
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http://altaplana.com/gate.html与国际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http://www.mises.org
http://www.nobel.se
http://www.ebook007.com目前网上能找到最全的免费图书下载网站,以前素心学苑的书几乎都有,哲学方面的比素心学苑更多。五星推荐!!
http://www.nd.edu/%7Ekmukhopa/cal300/calcutta/amartya.htm阿玛蒂亚森的个人主页
http://www.robertmundell.net/蒙戴尔的个人主页
http://emlab.berkeley.edu/users/mcfadden/index.html
http://lily.src.uchicago.edu/jheckman.html
金融经济学网站http://www.finweb.com/
提供金融、经济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论文、期刊、数据等
神奇经济数据库http://www.economagic.com/
集中了大量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主要供计量经济学家使用
国民经济研究局http://www.nber.org
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提供讨论稿、数据,中国研究人员可以免费下载
经济政策研究中心http://www.cepr.org
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有许多讨论稿,部分可以免费下载
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http://www.princeton.edu/~econlib/
提供经济学,金融方面的论文,数据,经济学和金融学网站等。
经济链接http://econlinks.com/
提供经济学家、学生常用的链接
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http://www.elsevier.nl/homepage/sae/econbase/menu.sht
包含大量论文,有17000多条摘要,6500篇文章可以全文下载(尚在增加中),涉及经济学的大部分学科
期刊大全http://www.jstor.org/ 收集了部分期刊的电子版,只有会员机构的研究人员可以进入,但可试用其演示数据库
Blackwell出版社出版的期刊http://www.blackwellpublishers.co.uk/asp/listofj.asp
世界著名的出版社Blackwell出版的期刊,部分论文可以免费下载
思想图书馆http://www.idealibrary.com/servlet/useragent?func=showHome
包括Academic Press, Churchill Livingstone, W.B. Saunders, 和 BailliereTindall
出版的期刊和百科全书
社会科学研究网http://www.ssrn.com/
包括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有5个专业研究网,涉及会计,经济,金融,拉美和法律
金融教员目录http://www.cob.ohio-state.edu/~fin/findir/  
收录全球180个学校,前50名学校的金融教师名单
金融和经济研究人员黄页http://welch.som.yale.edu/dir
搜索经济和金融人员的地址
数据网
耶鲁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http://statlab.stat.yale.edu/SSDA/ssda.html
美国统计署http://www.census.gov/
美国劳动统计署http://www.bls.gov/
(美国)健康统计中心http://www.cdc.gov/nchs/default.htm
(美国)社会保障管理局http://www.ssa.gov/
政治和社会研究大学联合会(密歇根大学)http://www.icpsr.umich.edu/
密歇根调查研究中心http://www.isr.umich.edu/src/research.html
经济学和老龄人口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http://arrow.qal.berkeley.edu/
老龄研究(政策研究中心:美国)http://www-cpr.maxwell.syr.edu/aging.htm
外国劳动统计http://stats.bls.gov/flshome.htm
《计量经济学》杂志数据库http://qed.econ.queensu.ca/jae/
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www.worldbank.org/data/
货币,汇率数据http://www.wiso.gwdg.de/ifbg/currency.html
欧盟http://europa.eu.int/index.htm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http://www.oecd.org/
世界银行http://www.worldbank.org/
经济期刊
《兰德经济学》杂志。原名为《贝尔(Bell)经济学杂志》,1984年后改名至今。
http://www.rje.org/
《政治经济学》杂志http://www.journals.uchicago.edu/JPE/home.html
《金融》杂志http://www.afajof.org/jofihome.shtml
《金融经济学》杂志http://jfe.rochester.edu/
《金融和数量分析》杂志http://depts.washington.edu/jfqa/
《金融中介》杂志 http://www.apnet.com/www/journal/jf.htm
《商务和经济统计》杂志http://www.amstat.org/publications/jbes/index.html
《应用计量经济学》杂志http://jae.wiley.com/jae/
《经济研究评论》 http://www.exeter.ac.uk/restuds/Home.html
《金融和推测学》http://www.finasto.uni-bonn.de/journal/index.html
《农业经济学http://www.elsevier.nl/inca/publ...0/3/2/9/6/index.htt

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

美元贬值下的投资策略

今年以来,美元持续走弱,但是包括欧元、澳币、加币等多个国家外币却持续走强,许多投资人开始考虑买进强势货币的区域股票,例如欧元股票,来增加获利率; 也有些投资人想直接投资外汇市场。美股阔网表示,对於大多数人而言,投资外汇市场仍然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概念,加上风险高,其实并不适於一般投资大众,反倒 是手续费低廉,又以外汇货币为投资标地的ETF,不但能够帮助投资人赚取汇率升值的优惠,又省却了一堆不必要的管理和手续费用。

很多投资人都已经知道投资ETF(指数型基金)的好处,包括资讯透明、交易较共同基金简便、手续费与股票相同等优点,但是很多投资人可能不知道,利用投资 货币型ETF也可以达成投资外汇的管道。目前在美股市场中,与外汇货币相关的基金有:十大工业国货币套息交易基金(DBV)、美元贬值基金(UDN)、美 元升值基金(UUP)、瑞典克郎基金(FXS)、墨西哥披索基金(FXM)、日圆基金(FXY)、瑞士法郎基金(FXF)、欧元基金(FXE)、加币基金 (FXC)、英镑基金(FXB)、澳元基金(FXA)等。

举例来说,加币相对美元的汇率近期上涨至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准,CurrencyShares Canadian Dollar Trust加币基金(FXC)也在短短三个月当中,从$95上涨至$103美元,涨幅惊人。除此之外,瑞典克郎基金(FXS)、澳元基金(FXA)也都是 表现亮眼的货币型ETF。很多投资人都认为哪里涨,就该直接去哪开户投资。事实上,如果全部以该国货币做为投资标的,风险是很大的,而分散风险是投资的第 一堂课,加上投资人也无法到各个国家开户,所以当面对美元持续看贬,不妨投资货币型ETF,或是直接投资美元贬值基金(UDN),换言之,美元贬值UDN 就涨,实际上观察UDN近期三个月走势,也上涨了近一成左右,算是已充分反映美元走势。

另一个享受货币升值的方法,则是投资该国家的ETF。如以投资中国A股市场为主的Morgan Stanley China摩根史坦利中国指数型基金(代号CAF),一年内从$25涨到最高$72元,除了代表中国股市的成长之外,也有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另外如 iShares MSCI Taiwan台湾指数基金(代号EWT),近期除受惠台湾股票大涨外,台币升值也不定期反映其中,股价从今年的$13上涨到$17.25。其它区域ETF 包括代表亚洲50股的(ADRA)、代表拉丁美洲40股(ILF)、投资欧亚澳三洲的(FA)等,都是可以享受到该区域成长和货币升值,但又不用大老远转 换投资跑道的优良投资标的。

相较美股逐渐走高,美元跌幅却愈来愈深,来到近18个月新低位置,可能许多投资人担心投资美股汇差会造成损失。不过多数金融专家表示,美元已大跌一阵,短 中期反扑可以预料。除此,投资人不妨考虑投资货币型ETF,或是投资具前景的新兴亚洲、拉丁美洲及澳洲等,藉由投资当地货币与资产,让投资组合有效防御美 元贬值风险、持续获利的效果。

操盘感悟!

一, 赢家重在观念正确,
1 一年做一股!忠告,轻易不抛牛股,毕业。首选牛股,。得半道,,热点与强势股兼做,投资投机两相宜。得全道
2 操盘手最重要的是盘中的应变能力,
3 定性是必须做好的。大周期定性,周线选股,月线鉴定。分时跟踪,
4 定法必依,用18日均量线与18日均价线来看行情,
5 能力无人教,全凭自己练,重复成功经验,让赚钱成为一种习惯.常赚比大赚更重要。

二, 持牛股是首选,高抛低吸,把钱赚,六大要素记心间,
1套庄,
2上线,
3过顶,
4洗盘,
5回补,
6上扬,

五大注意要牢记,

1, 高位不放量,安全有保障。
2, 洗盘量比不放大,下跌再大不要怕。
3, 上涨量比小,庄要咱也要。
4,量比放大真上攻。好时机莫踏空。
5, 牛股也有调整期

三,抓热点,是小资金快速获利的法宝。
1 “短线三指,股票的突破,主升浪,或弱极反弹。,
2, 短线精髓,出击低位首次放量,跳空高开,涨停板,伏击龙头 只做短线爆发力极强的个股实战的精髓,
3, 短线基础,,短线进出,一定要建立在中线安全的基础上,把握爆发的精确时间。 只有高速行进才能创造利润,小行情中也有天堂。
4,短线真功夫。 盘中做T+0是短线真功夫。 5短线特点与原则, 热点三天,天天都有新特点,第一天,量大要封停,不封要调整,第二天,跳空上扬数它强。。十字星,重心上移,缺口不补,主力不出,前进里程碑,,倒拔扬柳,收阴不要怕,主力要筹码,第三天,量价背离要出局,坚决不要追。事不过三,高开低走把你骗,短线操作"短、平、快"三原则,超跌常有呈强时不能错过市场上的最主要上涨交易日

四, 找破绽把钱赚,十大现象面对面,
1低开长阳,
2 上下试盘,
3 第一次回调准洗盘,
4三次过顶要升腾,
5背离不超过五天
6牛股不下十日,
7低开直线上扬诱多洗盘
8,高开直线走低要出局,
9直线走高要封停
10,多次冲顶不是顶,

注意两点。  
1,两个缺口之后,凡出现向下的缺口,多数都在两周内得到回补,
2,破绽出来都很急


五,
买卖点位最关键,

四大要点。

1一根K线定输赢,在突破前一天收盘价上进行买卖是好方法,起浪的源头是一根红k, 损失一根K线就立刻停损 这种最犀利的停损法才值得你去练习。,虽然认赔是没有面子,但他们却因此保住了票子,
2,进场后股价走势与自己的判断相反,第一时间立即纠正,不想在此价位买进,出来等,不能盈利和不能快速盈利,尽快摆脱这笔交易.,最坏的情况就是:不要到不得不退出的时候才退出。,
3一波行情有规律,涨三不追,三阴出局,,下跌横盘,费时亏钱,绝不容忍,常遭埋怨,。一吋短一吋险,短线死于短线,增加受伤的机会,你不是每次都对。,战场上砍来杀去的刀客,哪一个不伤痕累累.”要做就做大侠,不做刀客?,不创新高就不妙,回到均线不能要。高位突破多是到顶。大势不好的突破多是骗。。 ,冲顶太远不能沾
4,操盘原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风险巨大咱不碰它,。上涨严格挑毛病,下跌决不找理由,

六,
经验谈
1,利用排序功能看盘是最好的方法, 8183这个是短线客必须学会使用的行情窗口界面,不看k线只观察盘口,会有失偏颇,而只看k线不留心盘口的语言,将会失去很多机会,机会都从盘口出,时时刻刻要盯住,黑马都在线上跑,认认真真仔细找,
2,选股绝招几乎所有牛股拉升前都出现了低位单峰密集形态,
3,当反弹时出现的第一个涨停个股和所带领反弹的板块,往往是下一波行情中的热点龙头。 4,创新高,缩量回调至均线,最佳买点就出现,创了新高还有新高
5,线上跳,跳上线,,牛熊都能赚。
6,单阳过顶,剑出鞘,故地重游一定要,绿柱将没见新低,新一轮上升欢迎你6跳空,涨停主力呈能,
7,近顶拉生要腾空,真正的突破是指标 低位的突破,
8.强势股引体向上,跟进必涨
9,急涨出局,急跌买进,物极必反,财神常伴。
10,一阳买进,二阳加仓,三阳不要,
11,上升通道逢低找拐点,安全又保险,买就买在相对的低位,短暂休整,消化获利浮筹,待五日均线跟上来接着飙升,这种形态十分典型是上乘的介入时机, 每一条均线为一匹马 ,三线向上,唯其正常,红柱增长,首次放量第一阳,一条不行,坚决不动,动则必胜,逢低介入,操做对路

七,
看盘真经
开盘的气势,上攻的力度,波动的态势,循环的位置,量价的配合。上涨重势,下跌重质,低部成交量,换手的大小,决定行情的大小,低部连续的上攻行态,决定上涨的力度,换手率比量比更实际,重在把握高低位,

高位两大卖点,
1缩量创新高,
2换手到十五,庄走咱不留,.最大的利好是跌过头,最大的利空是涨过头。。
漂亮图形市场火爆期选择,
熊市的好图常是陷阱,最坏的情况:不得不退出的时候才退出。

盘口六象面面观,
1,视股价与均价的位置决定买入时机,
2,尾盘跳水这个动作是庄家在洗盘动作时制造当日阴线的一个省钱的工具。
3,不要在尾市过分追高抢货,主力诱多。
4,识别洗盘,出货简单方法,洗盘时会出现大幅跳水,而出货则不然,前者会在下跌时与均价产生较大距离,
5,大幅低开盘放量的庄股,是一种较为凶险的出货方法,
6,急速大跌很快又回复,花了成本就要有更大的收获,所以还会再做。,,

八, 大盘 个股。八大关系。
1,逆跌持平会上行,
2,逆跌小涨会大涨,
3,逆跌大涨要清仓,
4,逆涨持平要下行,
5,逆涨小跌要大跌,
6,逆涨大跌准备接,
7,差不要,同不行,只有强势才上攻,
8,踏准节奏,事不过三,跌势将尽,进,涨势趋缓,出,

九,
短线高手写照,在实战中拥有了自己操作方法和经验。,能在技术指标走好之前就买入真正的突破不一定发生在颈线位置上,不必等到颈线突破才进货。能在指标走 坏前卖出。不会在股票明显进入下降通道的时候出货,而是更早;最适当的时机卖出高价。抛出一只股票一定要记住要抛在它涨时,千万不要看见它跌时再抛。 在行情好时,快速获大利,。在行情差时,也能抓机会获小利。不把不赚钱的原因归咎于市场环境。是高手和底手最根本的区别。股价上涨真原因,有人买进才是 真,股民 钱有真相,买进以后涨涨涨,进出点位最珍贵,重在把握高低位,介入点位要精细,最佳理想和满意,涨过就是祸,看涨不真涨,看跌都真跌。不怕错就怕拖,等着 等着窟窿等着,两极分化,变化最大,正反两面,倒过来看,知道后市如何,反过来作,敢在最高点出,善于底位接,,本领最出色, 不正确的方式赚钱会强化坏习惯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十,
独门利器。

明面三看,

1, 看筹码变化
2,看量价波动
3,看指标的警示

暗地三查,

1,查大盘涨跌的节奏
2,查股价位置的高底
3,查大小周期的谐同, 弄清对个股潜与默化的影响,决定,进,持,出,等。买在起涨的瞬间,卖在冲高的次高点,不同波段,随机应变,长短策略,灵活运用,务求每战必胜。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漫话股市

关 心股市的涨落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一个特点。普通股民们在熊市的时候多数只是“冷眼向洋看世界”,而牛市的时候则常是在亢奋之余战战兢兢。关于股市的涨落 走向,金融专家,财经分析师,以及经济学家们都会给出各自的高见,尽管这些高见可能常常是互不相容各执一词,但只要股市存在一天,这一类辩论就会继续下 去,而且旁人也很难判断哪个专家的意见是最正确的。就像任何一门学科中的任何一个热门话题一样,有关股市的问题也同样会成为非专家们进行哲学探讨的有趣话 题。

人们所关心的所谓股市大盘指数是根据所选择的一些个股票价位或公司市值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平均而得到的,比如我们大家通常所说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就是由华尔街时报的几个编辑挑选30个蓝筹公司将他们的股价加起来再乘以一个公开的系数而得到的。因此,为了理解大盘指数的走势,需要对个股的一般意义有所了解。

我 们知道一个公司通过集资上市的时候,它的股价从原则上来说应该是与它的某种实际价值挂钩的,而上市以后它的股价及与之相关的总市值的变化也都应该是反映了 由该公司的业绩及其它因素决定的实际价值的变化。尽管大家可以从财经课本上查到估算一个公司的价值的各种理论和公式,作为一个非专业的普通人,我们可以把 一个公司在某一时刻的实际价值的理想值简单地理解为如果在那个时刻把该公司出卖掉所应得到的实际收入,而该公司的理想股价可以理解为把出卖该公司所得的收 入扣除必要的折扣之后除以该公司所发行的所有股份的数目。

但 是,作为可以买卖股票的实际价格同其它可以进行买卖的商品的实际价格一样,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有人愿意出大价钱买入更多的某一个股,该个股的价钱 就会升高,而很多人抛售某个股票,该股的价钱就会下跌。随着股民们投入到股市中的钱不断增多,股市的整体指数也会出现不断上涨的现象。这本身说明股市里的 股价是由股民的主观意识来决定的,如果有人愿意把手里捏着的股票的价值进行物化想象,把它与日后自己的汽车洋房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他们在股市里所经历的 价值的高低变化便是一种意识决定物质的过程:只要在大家的心目中某个股票一钱不值了,那么不管曾经有多少人在这个股票上投过多少钱,那个股票的价值也会跌 到零。

因 为股价是由股民的主观意识决定的,所以对一个普通股民来说,在他的股票实际转换成金钱之前,仍然只是股票价格而已。当股市出现暴跌的时候,我们常在新闻报 道中看到有人说多少多少的钱在股市中蒸发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股市暴跌时,直接蒸发掉的并不是钱而那个由股民的主观意识决定的股价而已,我们 只要对股票的炒作过程进行一下简化了的假想性的分析便可较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假设公司G通过集资上市并发行了1千万股单价为1元的股票,其中2百万股赠送给了公司管理层的主要人员们,其余8百万股发行到资本市场集得8百万元用于公司的扩大生产与发展。另有ABCD四个人,A是股市分析家,BCG上市时各买下了4百万股单价为1元的股票。G上市后,B愿以1.5元一股的价钱从市场上再购进50万股G公司的股票,但是另一个拥有G公司股票的C不干,说只能以最少2元的价钱出售,B同意了C的开价,于是B花了1百万元从市场上买入50万股G公司的股票,而C便用50万股G公司的股票换来了100万元钱。但是,这过程中产生的最大的奇迹是G公司的股票的市价从每股1元上升到了每股2元,G公司的市值从1千万元上升到了2千万元,C虽然卖出去了50万股G公司的股票,但他手里的G公司的股票价值却从4百万上升到了7百万,B手里的G公司的股票则从原来的4百万上升到9百万,而G公司管理层手里的股票也长到了4百万。

G公司股票上升之后,股市分析家A便出来对G公司的潜力大大地夸奖了一番,另外一个人D听了AG公司的跨奖之后,马上愿以每股2元的价钱从市场上购买5百万股的G公司的股票,但最后花了1250万元以每股2.5元的价钱从B那里买到了300万股,从C那里买到了200万股。这个时候G公司的市值已经上升到了2500万元。B通过买卖G的股票已经赚了250万元,而C通过买卖G的股票也赚了200万元。另外,此时BC手中还各有总值为375万元的150万股G公司的股票,而G公司管理人员手中有总值为500万元的200万股自己公司的股票。

但这时突然有人揭发分析员AG公司收取贿赂作虚假宣传,而且G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有着隐蔽多年的严重经济犯罪行为,且G公司本身还隐瞒了大笔亏空。拥有500万股G公司股票的D听了之后吓了一跳,连忙抛售G公司的股票,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买入,于是G公司的股票一跌到底,被交易所除牌,这时当初集资得到的800万元也已经基本花完,所有财产变卖也只卖得200万元,由DG公司的其他债主分掉。

G公司上市到彻底破产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对G公司的股票的总投入是B500万,加上C400万,加上D1250万,共2150万元,总收回资金(不包括最后变卖清算的所得)是B750万与C600万,共1350万元。其差额2150-1350=800万元正好是对G公司的投资被G公司消化掉了(并不是在股市中蒸发掉的)。这过程中,资本的操作方BC各赚入了250万元和200万元,D则损失了1250万元,而所有人手中的价值2500万元的股票最后都成为泡影。

在现实的股市中上面的略微简化了的假想实验中的D可能就是千千万万个散户股民的总和。。。

由 所谓的供需关系决定的股市的炒作与任何其它产品的炒作一样是,由于供需关系并不总象有些人喜欢说的那样是理性调节市场的杠杆,它所存在的漏洞可供大户们运 用手中的巨额资本进行炒作,结果吃亏的往往是散户消费者。从上面的假想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出供需关系决定的市场价位的非理性一面,只要供方能把持得住,总量 的一个小百分比的交易就可以把总量的整体市价炒上去,而供方之所以把持股票供应量并不总是因为自己需要它,而可以纯粹是为了把整体价位炒上去。这和灾荒的 时候粮商们通过屯粮来提高价位的做法非常相似,只不过粮商们针对的是人们的饥饿,而股票炒家们针对的则是人们易被利益诱惑的心理。

当 然,有人会指出,虽然股票的价值是由股民们的主观意识来决定的,但是股民们对股价的主观判断却是由上市公司的业绩来决定的;而且在股市上也还存在着一个很 具理性化的说法叫做合理调整,认为在专业投资者的带动下具有理性的股民们会通过抛出或买进与其实际价值不符的股票以使得股价趋近其真正价值。不管这种说法 有多少真实的基础,公司的业绩确实是影响股民们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一个很牛的股市里,当股价主要由新注入的资金来不断提升的时候,这种说法的准确 性可能就比较低了,这时我们所面临的往往是一个公司的市场股价远远高于前述的理想股价的情况,而且一个公司的股价及其市值的增长与该公司的业绩及实际实力 经常不成比例,甚至毫不相干。

股 票的不保值特点使得股民们普遍对于股市的走向非常敏感,这种敏感性使得股民们通常更关心的是关于一个公司的各种消息,好消息可以导致一个公司的股价的上 升,坏消息可以导致一个公司的股价下降。但是,消息本身并不具备精确的定量特征,因而由消息引导的股价的变化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如果一个公司在某一 年充分发挥了潜力获得了很好的盈利而且成本很低从而使得总体业绩很好,这样的好消息可以刺激股民们去大量买进该公司的股票,使得他们的股价上升。但是,由 于该公司在这一年过于挖掘其潜力使得在随后的一年里业绩增长无法再象第一年里那么好,于是在第二年里的业绩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便成为了坏消息,使得该公司的 股票大跌。于是,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能够在赢利好的时候大力消费以加大成本使得年业绩增长不至于过高,为下一年的增长留有余地,反倒比每一年都尽量节 约开支以达到最大业绩更容易维持公司股票的不断升值,使得公司的金融管理的风险更小了。

在 一个拥有大量上市公司的股市里,个股价格的高低不但会受到与相关的上市公司有关的消息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股市整体表现的影响。在一个牛市里人们所关心的 股市是否会出现暴跌或什么时候会出现暴跌所考虑的便是股市大盘的表现对个股的影响。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牛市是否会出现暴跌呢?其实,对于一个成 熟的股市来说,是否会出现暴跌的问题在数学上来说是一个稳定性问题。暴跌是否会出现或什么时候出现完全取决于股市本身的力学稳定性,导致股市失稳的因素, 以及对失稳因素进行耗散的力量之间的平衡的问题。我们这里来对这些因素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首 先,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股票的价值是股民们的一种主观判断,而股民们的主观判断又受到上市公司的业绩等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股价与相关上市公 司的可以量化的实力之间的差距便是影响该股价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股市的整体表现与所有上市公司的整体实际实力之间的差距便是影响股市整体稳定性的重要 因素。差距越大,稳定性越小(越容易出现失稳的现象)。

第 二,对于一个股市来说,投资者们所具有的一个最基本的意义是投资者们是股市上资金的来源。我们应该看到一点,哪怕上市公司的业绩全都不变,只要投资者们把 他们日常工作的所得除去一般开销之外,不存入银行而是全都投入股市,那么在股市没有失稳的前提下,股市就会不断地上涨,也就是说广大股民日常在各自工作岗 位上的辛勤劳作可以成为驱动股市上升的一种来源,而这种来源增加了牛市的稳定性。由于这个原因,股市的表现往往和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整体经济 好了,大家口袋里的钱富裕了,放到股市里的资金也就多了。虽然大家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把一定量的股票卖掉套现,只要不是很多人同时卖掉就不会造成股市失 稳。从这个意义上说,股市相当于变相的银行。但是,股市不具备银行所提供的价值的保障,因此股民们普遍对于股市的走向非常敏感,这种敏感性增加了股民心理 的不稳定性。由于股价是股民们的主观意向,股民们心理上的不稳定性也就必然构成了股市本身的不稳定性。一旦出现导致大众股民心理失稳的因素(如战争,自然 灾害,政治风波等等),大家就会争相抛股套现,就会产生股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股市暴跌。

第 三,对于一个股市来说,投资者们所具有的另一个最基本的意义是投资者之所以要投资是为了获利。虽然很多专家们会告诉普通投资者们买股票要选择好的股票来长 期持有,但是股市上有大量的炒股专业人员靠的就是在不断地买进和卖出的过程中盈利。因此不管普通股民们是否把手中的股票捏着不动,股市永远不可能出现静止 的状态,而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处于永恒的动态之中。在一个原本资源分布不均匀且不同的投资者处于不同地位的股市上,在资金及讯息方面占有优势的投资者们在根 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源进行投资的时候所追求的是自己在特定时刻的最大利益而不是股市整体的最佳表现。而那些占有优势对股市具有举足轻重的投资者们在追求自身 利益的时候对股市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可能会诱发普通股民的心理恐慌,而出现所谓的大户吃散户的现象。当然,一部分投资者的获利行为并不总是会对股市的稳定性 造成威胁。只要不断有人愿意出更大的价钱来买进一部分人为了套利而抛出的股票,股市就仍然能够继续上升。

第 四,成熟的投资者们都清楚整体经济增长对股市的影响,因此一旦整体经济增长出现缓慢的迹象,投资者就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而这种紧张的心理就可能会导致大家 争相抛股套利。但是,经济的增长不但受到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还会受到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制约,谁也不能保证局部或世界的经济总是会持续直线上 升。在今天的开放性的国际市场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但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有关而且会受到世界上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局部或世界经济的涨落就 构成影响股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关地,银行应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利率的调整由于对人们借贷的成本及储蓄的收益发生效果,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投入股市的 资金量,另一方面也会间接触动投资者们敏感的心铉。

第 五,社会大环境中的(地区的,全国性的,世界性的)不稳定因素将会构成股市的不稳定。如前面提到的战争,自然灾害,政治风波等都可成为股民们抛股套现的原 因。另外,与生产厂家们密切相关的资源上的波动也会严重造成股市的不稳定。比如,世界性的能源或原材料的紧缺就有可能对股市产生巨大冲击。

第 六,前面提到股市是否会暴跌在数学上来说是个稳定性问题。在出现导致股市失稳的因素的时候,通过注入稳定性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失稳的因素产生耗散和阻 尼。国家对于维持股市的稳定就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可以设置股市稳定储备金,在股市出现失稳的迹象的时候,启动股市稳定储备金通过买入股民们抛出 的股票来捍卫股市。前面提到过,股市上的价格是人们的主观意向,因此如果在国家捍卫股市的过程中,股民们的主观意向发生了变化,股市就可能会得到稳定。而 国家的这一储备基金可以作为股税或炒股手续费从股民们那里收取。当然,国家的储备金能够起到的稳定股市的作用与股市的规模和储备金多少的差额是成反比的。 如果一个股市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储备金的多少,那么储备金对于股市的捍卫作用相对就比较弱了。

当 然,政府并不一定总是要保护股市,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限制过热的经济,政府也可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压抑股市的膨胀。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会带动股市,相应 地,股市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刺激经济的发展。首先,股市可通过对资本市场的推动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兴旺的股市可以鼓励未上市企业通过集资上市来扩大企业规 模,加大生产力度。另外,前面提到,高利润的上市公司有可能会通过增大开销来限制业绩的过快增长,这显然促进了社会的消费。当然,对于原本业绩表现不很好 的上市公司,股市的发展也是鼓励和刺激它们增加盈利降低成本以提高业绩的重要动力,这本身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我们知道,一切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环境 和原材料及能源,过热的经济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和不合理地滥用原材料及能源,而且会相应地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当过热的股市造成过热的经济 时,政府就有可能出面来对股市进行压抑,而政府的压抑措施本身也可能成为促成股市失稳暴跌的诱因。

本文只是从大家都熟知的基本常识出发对大家关心的股市问题进行一些哲理的分析。有时会听到有些普通的散户股民声称他/她炒股只赚不亏,而且每赚必多,我想除了他/她或许有些什么特别的门道之外,恐怕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运气好了。。。。。

2007年10月14日星期日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名单汇总

来源: 夏之骄阳 于 07-10-03 16:54:17

ZT from 风生水起(股票专坛):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名单汇总:

◎ 门户网站类◎

ASIA 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TOMO Tom.com
SINA Sina.com
SOHU sohu.com
CHINA China.com

◎游戏类◎

SNDA 盛大互动娱乐
NTES 网易
NCTY 9城
WZEN Webzen公司(中国概念)

◎短信增值服务◎

LTON 掌上灵通
HRAY HURRAY HOLDING CO LTD,华友世纪
KONG Kongzhong, 空中网

◎通信◎
UTSI UTstarcom
CNTF 德信无线
CHA 中国电信
CNC 网通
CHU 联通
CHL 中国移动通信
GRRF 国人通讯
TSTC 东方信联

◎客户服务网站◎

CTRP 携程
LONG E龙
JRJC 金融界
JOBS 51jobs.com
BIDU 百度
FMCN 分众传媒
APYM Asia Payment Systems
HMIN 如家连锁酒店
JOBS 51JOB-前程无忧
XFML 新华财经媒体
EFUT 富基软件

◎生物科技◎
SVA Sinovac Biotech
BBC 博迪森农业肥料
YHGG 亚盛
AOB 东方生物科技
ADY American Dairy
CKGT 康太生物科技
AXJ 沈阳生化 AXM Pharma Inc
CMED 中国医药
TCM 同济堂制药
SSRX 三生制药
SCR 先声药业
SYUT 圣元国际

◎ 能源◎
YZC 兖州煤矿
SHI 上海石化
JCC 吉林石化
PTR 中石油
SNP 中石化
HNP 华能
CEO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CESV China Energy Saving
STP 无锡尚德
YGE 天威英利
CSIQ 阿特斯太阳能
JASO 晶澳太阳能
TSL 常州天合
SOLF 林洋新能
TSL 天合光能
CSUN 中电光伏
LDK 江西赛维

◎运输◎
ZNH 南方航空
CEA 东方航空
GSH 广深铁路
HIHO Highway控股有限公司

◎其他◎

ACH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I*** INTAC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LFC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
NINE 九城关贸-NINETOWNS DIGITAL WORLD TRADE HLDGS
NTE 南太电子
SMI 中芯国际
VIMC 中星微
SVA 北京科兴 Sinovac Biotech Ltd
JST 金盘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Jinpan International Ltd
TBV 天狮国际
NWD New Dragon Asia Corp. Food industry
CYD 玉柴机器
DSWL Deswell Industries
CHDX 美中互利公司
CBA 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COGO 科通集团
ASTT ASAT Holdings
CBAK 比克电池
CTDC 中国科技
ACTS 珠海炬力集成
EDU 新东方
PACT 太平洋商业网络-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
BBC 杨凌博迪森
MR 迈瑞医疗
ATV 橡果国际
YTEC 宇信易诚
SPRD 展讯通信
SOLF 江苏林洋
SEED 奥瑞金种业
CSIQ 江苏阿特斯
HRBN 泰富电气
CSUN 中电电气
FFHL 富维薄膜
CPSL 中国精密钢铁

CAAS China Automotive Systems
XING 侨兴环球
QXM 侨兴移动
SORL 瑞立

600550发布公告:控股子控股——Yingli Green Energy Holding Company Inc 于本月8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代码:YGE。

http://www.far-sight.org/community/r...toread=&page=2

2007年10月12日星期五

频繁交易注定失败

频繁交易注定失败

'Bull's-eye investors' still lose
New study says 82% of day-traders end up in red


By Paul B. Farrell, MarketWatch.com, August 17, 2004


It was billed as a "debate," on a nationally syndicated radio show. Me, a buy-and-hold investor to the core, versus John Mauldin, author of the Bull's-Eye Investor and Millennium Wave Investments, a newsletter publisher and investment adviser ... and a guy who is totally against a buy-and-hold strategy for the coming years.

Why is he against buy-and-hold? Well a good part of the reason is he believes the market's going nowhere for the rest of this decade, maybe longer. But, he says, with the right aggressive strategies, you can beat the market.

Mauldin is so thoroughly convinced that if you don't give up on a long-term buy-and-hold strategy and actively engage in alternative strategies (such as hedge funds, gold funds and trading in value stocks) you will lose a lot of money

So, who won the debate? Nobody! In fact, nobody ever wins this debate.

Why? Probably because 99 percent of American investors are born with buy-and-hold DNA, they are passive investors who rely on well-diversified portfolios often of low-cost index funds. They don't have the time, money or interest in active portfolio management, nor do they trust in the market or in professional market experts.

Meanwhile, the DNA of the other one percent, the so-called "Bull's-Eye Investors," contains a rare overconfidence gene that pumps an "I-am-convinced-I-can-beat-the-market" drug directly into their brains. Of course the odds are against them beating the market, but that gene contains a blocker that suppresses negative information.

The brain chemistry and psychological profiles of these two types of investors are worlds apart. If you listened to a debate between Shotgun Investors and Bull's-Eye Investor you'd think you were talking to two aliens, one from Mars, the other from Venus. They are more different than voters in blue versus red states.

82% of all day-traders are losers

And each type of investor is as dogmatic as the other. DNA-based ideologies control each one. Minds are locked up. Opinions already cast in concrete. The facts are totally irrelevant. Of course that was a given from the start, as I found out once again in our so-called debate. Here's why: Just before the "debate" I got some interesting new data from a BusinessWeek article.

Get this, most traders are losers; 82 percent of all day-traders lose money.

That data comes from a new study by a couple professors at the University of Taipei working in conjunction wi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finance professors Terry Odean and Brad Barber.

For your information, that's the same Odean and Barber who researched 66,400 Merrill Lynch investors back in the '90s and concluded "the more you trade the less you earn." In fact, that earlier study proved that the returns of the buy-and-hold investors (with two percent turnover) were a whopping 50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returns of the most active traders (averaging 258 percent annual turnover). Transaction costs, commissions and taxes killed them.

In the new study these four behavioral finance professors had access to all the records of the Taiwan Stock Exchange for the 1995-1999 period. Not just 66,400 randomly selected accounts in Merrill Lynch's huge database of millions of clients but 100 percent of the traders on TSE, including their identities -- a total of 925,000 investors.

Assuming the DNA of a Taiwanese trader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e DNA of a trader at Merrill Lynch, the new Odean-Barber study results actually confirm what we already know, that market timing and day-trading is a loser's game.

Dumb and dumber, can't stop losing

The research also showed that the heaviest traders, a small group equaling just one percent of all traders, actually accounted for over half of all the exchange's volume. But while they made money trading, after transaction costs were deducted they also were net losers.

The study actually went much deeper: Listen to this new bit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ader's strange self-sabotaging obsession to lose money.

The study broke the traders into six groups depending on their past successes. They wanted to see if past winners repeated. The answer was yes, but at a high cost!

While the average trader lost $45 a day, the average winner did in fact repeat as a winner, netting $251 a day after transaction costs. But ... things were so bad that 82 percent of all the traders lost money!

You heard me: Out of 925,000 traders, about 750,000 were losers. And using 250 trading days a year, each trader lost roughly $11,250 a year for a total loss of about $8.4 billion annually.

On the other hand, each of the 175,000 repeat winners, made an estimated $62,750 a year each after transaction costs, for a total annual gain for all these winners of roughly $11 billion. So a small percentage of investors made $62,750 a year for all that risk.

Chimp made chump of best day-traders

Big deal? No. This is one big fat joke because it gets worse: This study covered the 1995-1999 period. Remember, folks, those were the heady go-go days of the great bull market when even 30 percent returns on funds were considered so-so. Those were the days when over a hundred funds made returns in excess of 100 percent in 1999, many over 300 percent!

And back then I remember Raven the chimpanzee was picking stocks by throwing darts and he was even beating the top portfolio managers with 300 percent annual returns on his Monkeydex portfolio. So the joke's on the trading community.

Folks, this new study is a huge embarrassment for traders! These traders were not only huge losers, the 82 percent who were repeat losers were so blind and dumb they still stayed in this loser's game and just kept losing! That's the trader's DNA at work!

Dumb, dumber ... and the dumbest

Worse yet, the "winners" were the dumbest of all. The so-called winning traders were not only making less than Raven the monkey, they were making less than a buy-and-hold investor would have made from a portfolio with a couple hundred thousand dollars just sitting passively in tech funds and stocks in the 1995-1999 period.

So once again my hat's off to Odean and Barber. They reconfirmed the findings in their prior study and proved once again what we all know -- trading is a loser's game.

The only people who really make money in trading are the service professionals (stock brokers, hedge-fund managers, financial advisers, etc). The pros get their commissions no matter how much investors and traders lose. Even in bear markets their ads paint a different picture, appealing to the trader's self-sabotaging, addictive, super-confident DNA, to convince them that they (the pros) have the secret to beating the market, using buzzwords like "Bull's-Eye Investing."

The truth is: They can't, they don't and they never will hit the target and beat the market. But as I found out one more time in this latest "debate," I may as well have been trying to convince Raven that eventually he too would lose, and lose big.

In that respect, chimpanzees are superior to human traders. The trader's DNA controls their brains; they have no choice but to chase the fantasy that they can beat the market. They are addicted to losing. The pros know this and love milking their delusional "winner's fantasy" like a cash cow.

So the game goes on ad infinitum, with all the pros having a big laugh as they rake off big commissions and get rich off the 82 percent who are repeat losers.

评语:

要 尊重统计规律,短线频繁交易注定会失败。Day Trading(当日交易)是十分冒险的做法,你需要非常严格的纪律、迅速的反应和娴熟的技巧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回报,请想一 想是否有其它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却少了许多心力的折磨(一点不夸张)。而且不要忘了计算交易成本和各项费用,千万不要落得“为券商打工”的地步。